中国古代的工笔画非常写实,为什么国画中的人物画像很不协调?
古代的工笔人物画不协调,这是我们当代这些人看古代的眼光不一样,因为我们有了现代化工具来衡量——照相机;所以老停留在似与不似之间,老说古代画人物画不行。古代画家画人物画,估计画家们也是***用散点***来观察人物,然后回家靠素材和印象来创作。国画工笔画不是像油画一样当场写生当场创作,因为油画画错了可以刮掉重画;而国画不行,必须打好腹稿、草稿、推敲然后定稿。
所以说古代工笔人物画是一个很特殊的艺术种类,不能拿现代照相机的标准来看那个农耕年华里的艺术品;固然现在是工业加信息时代,但很多看古代艺术的眼光不能下结论太早!
相较山水画而言,人物画发展略显踟蹰,从存世作品来看,单线勾勒,重色敷染的方法基本上还是属于工笔画范畴,线条变化较少,主要靠线群之间的穿插关系支撑画面。
文人画出现后,笔墨得以解放,以书入画的理念让线具有了更强的表现性,线条的形状也产生了更多变化,这无疑大大丰富了绘画语言,增加了它的可读性和耐读性。然而这种转变更适用于山水和花鸟,人物画对于过多变化的线形似乎尚不能很好的适应,即便在某些个例中取得了成功,也多是以牺牲掉部分的严谨性为代价的。
石恪、梁楷、黄慎,他们的画都无法在形象刻画上达到阎立本、周文矩、李公麟那样的深入程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类作品归入写心范畴内,在形和笔墨的趣味游戏中逍遥畅快,但它们终究不能作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历史主脉而存在,否则,我们的人物画史也未免过于单薄了。
在人物画中,应该将中国画的造型元素和组合关系尽可能丰富的利用起来,在形和笔墨之间找到一条更好的结合之路,使形从平面上立起来,因为这样一来,形象的体、面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塑造和表现,勾、皴、点、染这些造型元素就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它们的独立审美价值也可以最大化的彰显出来。
徐悲鸿、蒋兆和、方增先等人先后借鉴了山水、花鸟的做法,将人物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众多后继者的思维更为开阔,在油画、版画、雕塑甚至设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中汲取营养,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大量不同于前人的新样式。
然而不管形式如何多样,有一点却始终无法忽视,那就是笔墨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一幅画的耐读程度很大一部分仍取决于笔墨的质量。新鲜观念、视觉***、心灵震撼过后,我们依然会将关注点落脚在一些技术性要求上,反复品鉴一根线的起承转合,线与线的组合关系、对比关系,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等等。笔法、墨法是构成绘画机体的最小单位,如果把一幅画解剖开来,忽略掉画面的形象和内容,用纯粹抽象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构成部件,看它们是千篇一律的单调重复,还是能将众多丰富变化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并协调的组织在不同的具体物像中,谱成一首优美的乐曲,就可以了解这幅画的价值大小了。
纵观历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达官贵人的“雅玩”。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非中外。
各个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在初期绘画中,表现的都是自然景物。由于认识能力以及绘画材料性能的演进,形成了鲜明的的个性。初期仅限于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题材大都以动植物、风景居多。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满足,人们逐渐关注“人本”的存在,随着“神权”“皇权”的跌落。人们更加关注生命个体的存在,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本人文”精神理念传输以后,大量表现百姓生活的作品出现在西方画坛。由于中国历代比较强盛,相对比较封闭。独裁皇权意识强盛,单纯的人像绘画仅仅停留在达官贵人的层面。表现形式由于缺乏国际交流,大都停留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改善和发展。
若以现在西方的人物画眼光看传统工笔人物画,确实在造型的真实性方面有缺陷,非科学的结构素描和光影关系的漠视,导致传统人物画不美不接地气。这在人物画家范曾身上还能体现:范曾的人物画多为历史上的故事里的人物,而非身边的耳熟能详的人,这样,像不像就回避了,谁知道达摩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这是中国人物画的目标,绘画不是记录。然而,范曾的画依然受到中国市场的追捧,原因是他画的真实吗?不是。他代表了传统人物画的审美,脸平而简单,即人物的脸上影阴不美,去除光影,人物形象只依靠线条的承转塑造,这是一种抽象的人物画法。结论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不以像不像为美,以线条的质量为美,故而面像仿佛千遍一律,在如今以逼真为准的画像艺术审美要求下,令人失望。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以杨之光为代表的新人物画家,把现代素描和色彩知识运用到中国画的人物创作中,推陈出新,使得中国人物画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科学的人体知识,我以为这才是中国人物画的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虽然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美,是中华传统的审美,或许会越来越受鄙视,西风压倒东风,这也是抽象的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需要解决的难题。显然,前提是必须尊重科学,素描和色彩的基本知识,毕竟,绘画是科学的一部分。
谢谢大圣邀请!
最近工作忙,很少上来做问答了。这个问题也是几天前起了个头就放下了,今晚得空来答完。在此说声抱歉,回答的有点晚。
其实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过写实,甚至连写生都没有,何来写实?你看的工笔很精细,但那也是按照一定的套路进行刻画,最典型的黄荃父子的花鸟,外行人认为那是很写实的羽毛也是按照特定的规律在刻画,我们的术语叫丝毛,根本不是面对实物写生的结果。
古人画画会做现实的观察,然后总成某种笔法,比如竹叶的人字,介字,分字组合,兰花的凤眼相交。再将这些笔法进行有机组合而成。所以你题目中的写实工笔根本不存在。
现代国画是被改良了的。现在的国画家大都受过素描造型的训练。所以能够画出比较写实的水墨作品了。代表人物有蒋兆和,王子武等等。但个人以为国画一旦为形所缚,就失去了笔法的自如和灵动。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注定了它在写实上永远无法和油画媲美。这也是你总觉得现在的写实国画有点奇怪的原因。中国画在经历了无数人努力创新寻求突破的今天,或许捡起传统也是一种创新。
请问中国舞讲究什么?
“中国舞”是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一个“泛称”,被中、大专艺校用来指代还未细分前的舞蹈学科专业班统称,多数时候被业余爱好者用来特指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经过历代专业舞者、学者的创造、整理、提炼、加工、田野调查,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中国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训练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基训中则借鉴结合了芭蕾的训练体系,融合戏曲武术的手眼身法步等技术、技巧,当中仍然有着独具一格的民族特性,(如孙颖教授开创的中国古典舞[_a***_]学派)表演时与其它舞种中的技术、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