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让李开芳、林凤祥孤军北伐,对不对?
就太平天国当时的情况来说,北伐是个正确的决策,可是让李开芳 ,林凤祥率两万多人北伐却是个败笔。
杨秀清只看到了太平军攻打各地时的势如破竹,却没有想到北方是清朝的统治中心,北京靠近东北,来自东北的马队随时可以入关增援,何况还有蒙古各部的支援,以两万人独抗十万以上的清军, 风险太大。
按照太平天国的起事来看,他们可以仿照朱元璋的统一路线来走,两者都是自南方起事,同样定都于南京,太平天国若是集中全力西征,而不是分兵进行北伐,那样的话曾国藩可能来不及组织湘军,即便组成了湘军,可是根本没有时间训练 ,名将辈出的太平军绝对可以攻下南方。
到了那个时候再集中全力进行北伐,与清朝进行决战,赢面会大得多,彼时,江南财赋重地尽为太平军所得,即便清朝有心组建军队阻击,也无财力以继续了。
在清朝太平天国,洪秀全的领导下的太平军,需要对读者一个军事编制的一个说明!
洪秀全领导的军事组织(太平军)!
在金田起义发动军事斗争初期,太平军的军制还很简单。
后来在永安进行了新的整编!
五人为伍,伍长管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伍辛,均为战兵。
五伍为两,两司马管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伍长,两司马均兼任刚强伍长,勇敢伍长兼任副两司马,计25人!
四两为卒,卒长兼圣教员,管东、西、南、北这四个两司马,再配以1名专职圣教副教员,1名副卒长,1名书使,计104人。
五卒为旅,旅帅兼圣教教司,管1、2、3、4、5这五个卒长,再以1名专职圣教副教司,1名协理(职同副旅帅),2名书理,计525人。
五旅为师,师帅兼圣教教师,管前营、后营、右营、左营、中营五旅帅,再配以专职圣教副教师,1名协理(职同师帅)1名师尉,1名书理,计2630人。
五师为军,军帅兼圣教教长,管前营、后营、左营、中营五师帅,再配以1名专职圣教副教长,2名协理(职同副军帅),3名军尉,3名书理,计13160人。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即展开北伐和西征。杨秀清对北伐制定方针是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费糜时日。这样北伐基本上失败了,孤军深入,援军不继。远离后方,一味进攻只能置进攻于死地。好在北伐同时展开西征,北方清军不能南下,西征军收复安徽,江西,湖北大部,扩大天国区域,有利于坚持长期的斗争。
杨秀清让李开芳、林凤祥孤军北伐,其实是最大的战略错误,为什么这么说?
1、太平天国周边并不安全
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南京,清军就尾随而来。3月31日,钦差大臣向荣在南京东郊扎下“江南大营”,所辖兵勇总数达到32615人;4月16日,钦差大臣琦善在江北的扬州城外扎下“江北大营”,对太平天国的都城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
此外,在***,太平天国没能攻破桂林、长沙等重镇,最后夺得的地盘仅限江淮流域,虽说是清朝最重要的税赋重地,但别忘了当时列强在此地也有很大的势力。
1853年4月27日,英国战舰赫尔墨斯号到达江宁,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文咸爵士与北王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会面,密迪乐为翻译。英国对太平天国表达了对太平天国及清朝中立的态度。年底,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天京。
英法两国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访问太平天国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太平天国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那么他们同样会派兵进攻太平天国。
当务之急,应当加强天京防御,击破清军两大营的威胁、保障地盘才是。
2、对形势判断失误
太平军偏师北伐,目标直指京师。为了保卫京师,清***就必须调集周边兵马对北伐军围追堵截,如此一来就带动了周边清军的调动,为周边农民起义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也为太平天国西征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更能够减轻天京周边的压力。
不过北伐军只有区区2万人,虽说清一色都是广西出来的“老广西”,可清军就算再不堪,那太平军不也没拿下桂林、没有打下长沙,京师作为一国重地,防御必然更加严密,想靠这2万人就想攻下京师未免有些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