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思想成就和艺术特色?
剧情的创作与展现手法
作品的戏剧结构频谱直叙,清晰明了,又有巧妙的转折。日常生活的场景、劳动场面,欢庆的民间仪式,男女群舞和哑剧性动作的大量运用奠定了合理的基础。 但哑剧与舞蹈不是完全脱节、分裂的,哑剧主要作为了一种连接生活情节与舞蹈的媒介,而不是单纯交待故事的手段,同时哑剧比台词更生动地描绘了清洁,司空见惯的动作在舞台上具有了诗意。
如:在第三幕丽莎被关在家中,几个手势的比画和眼神的传送,告诉了观众,她在对自己美好婚姻的向往,想象自己穿上洁白修长的婚纱和长工步入教堂美丽幸福的感觉.以及婚后相夫教子的生活情趣. 《关不住的女儿》中的舞蹈呈现出三种形式——1、情态化舞蹈。舞蹈倾向自然化形态,如描绘庆祝仪式和田间嬉戏的。2、情节性舞蹈用于描述某个特殊的情节片断。3、情感性舞蹈。在这里,双人舞的程式化结构初步形成(开端、发展、***、结尾、即ABA的结构,男女双人慢伴舞、变奏的技巧炫示、合舞)《关不住的女儿》突破了古希腊神话占据芭蕾舞坛的局面,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品体现的是由神向人的转变也是封建阶级的偏见、陈腐项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由、平等的情调转变。作品因拥有“健康、明朗、纯朴的感情思想”,以喜剧轻快的情调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并在多编导的修改、润色下具备了多个版本。融入作品中的诺维尔舞蹈思想,哑剧的描述手段,情节化的戏剧结构都对后世的芭蕾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让人回味无穷,剧中舞步惟妙惟肖,让人忍不住想模仿。
怎样学习褚遂良楷书《阴符经》?
初唐欧阳询、虞世南结合六朝书法成果,触入己意,将楷法逐渐导入规范法度的轨道。
盛唐、中晚唐时期,颜真卿、柳公权吸取前代楷书法则,将笔法、结构等综合技巧完全融通,使楷书发展达到巅峰。
褚遂良的作品,字形多不大,只有《阴符经》堪称其楷书大字代表作。
要写好《阴符经》,重要的是了解其特点:
1、线条曲势发挥到极致,这是其秀丽风格的直接原因。此帖线条富有极强的流动感,生动活泼,曲线虽弯动不软,内含较强筋力。
临时要对曲线的刻画要分清主次,运笔要裹锋凝练,力度控制适宜。如果只讲内力,只求流美飞动,会陷入滑软境地。
2、运笔时提按顿挫明显。此帖线条的粗细对比较为强烈,如果一味求流动华美,势必格局纤弱,要通过跨度较大的提按顿挫的穿插运用,增强线条的厚度和弹性效果。
3、节奏感强烈。此帖极为讲究笔画的来龙去脉,点画精到,临时要注意上引下带,牵丝和笔断意连要较为明显。
4、结构取扁式。褚遂良后期作品大多取扁式,这一方面体现他对古朴风貌的喜爱,以此展现宽容大度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俏丽风格带来的轻佻。
虽然该问题是针对《阴符经》而提出的,但对学习书法者,无疑具有广泛意义。
既然是回答如何学习《阴符经》(具体的学习对象),哪么这个问题至少包含了零基础或基础弱的初学者和有了一定基本功夫的晋级者。当然这个问题有个明确指向,就是针对审美能力和书法史学功夫欠缺者。所以首先要区别对待零基础和晋级者的不同需要,其次要从审美和书法史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指引,以方便大家知晓书体尤其是具体碑帖的源流与演进关系,从而在学习上有个导航与指引。
从临、摹入手,是学习书法的正途。临写法帖之前有个众所周知的,就是一般书法老师都会提醒的:读帖。然而,普通老师和明(白)师的区别,就在于指导学员读帖的方向指引和要求程度。鉴于我不知道一般老师如何教,所以只说明师的教学方式(后同)。
读帖,首先是字体风格的一见倾心。唯有对某帖一见倾心,才会产生心摹手追的念头。所以读帖是从选帖开始的。具体的落实到喜欢《阴符经》后,即选帖的目的达成。从而开始用功学习读帖,要逐步掌握其结字、笔法、墨法、书写节奏、章法,气质等。这个过程可以是读帖与临写同步,最终烂熟于心,娴熟于手,即便离开了字帖这根拐杖,书写其他的内容时,也能心手双畅。
读帖,还包含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明白所书写的内容,此为书法之语境。而书法家的名作,往往是书法呈现的美感(气质),往往跟所书写的内容紧密关联。其书法呈现的线条点划变化,往往与文字内容极为契合,所谓字如其文,是也!
另外,有鉴于《阴符经》具有极大影响力,而且还是书迹墨本,后学者甚众,故而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出有成就的书法家的临本进行参考,体会其异同之妙。至此,必能从其形质入,而后得其气质之魂,是为学而有得,学而有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