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体学习使现代书法陷入困境。这话有道理吗?
原问题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现代学书法的人都是学习古人留下的书体,才造成了今人书法不好创新的困局。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书法艺术现象的特殊性。书法的发展是伴随着文字和书体的发展演变而演变的。它不是某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所谓仓颉造字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古代某个时期的书法家只是在某种书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做了笔法和体式的归纳总结,从而完善了和纯粹了某种书体。他的这种完善必然建立在他对历史书法的继承学习基础之上。意思就是说不可能是凭空创造出一种书体。因为违背传统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传统书法的形成也是带有民族共识性的,是一个民主约定俗成的东西。
王羲之的功劳不是说他的字无人能及,而是说他在总结学习和完善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今楷,形成了一种具有个人笔法的风格,彻底摆脱了隶意。王不可能不继承不学习前人书法而凭空搞出一种书体写法,这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
所以,今人学习书法首先要向先贤学习,然后再谈创新。不继承传统只能是天马行空任笔为体没有依据的胡乱画。
当然对于传统,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打进去,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打出来,不为传统所束缚。一生重复古人是可悲的。一定要根植传统,洞察时代审美特征创造出即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时代审美理念的优秀作品!
今人之所以出不了大书法家。原因是多方面的。时代变化了,今人的心态和古人的心态有很大不同。毛笔字也不在是主要的实用性工具。书法主要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多的人缺少实践它的机会。剩下的一小部分实践者,要么不能深入传统,要么深入进去无法走出,不能形成具有可辨识的个人艺术风格。更多的是游离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摇摆不定。再加上很多人为练字而练字,不增加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写出来的字缺少内涵。这些都是我们书法上不及古人的重要原因。
谢邀!
首先书法远不止欧 颜 柳 赵这几种书体。其次,我们临帖学习古人是学习其笔法、技法等书写技巧,而并非让你照搬照抄,正所谓,师古不泥古,师古要出新,要学为己用,形成自己的风格。书圣王羲之也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才有如此成就的。
此话无理。
学书概分两步,一曰入古,二曰出新。古人学书皆先入古,欧胎自王与北朝墓志,颜出自王与篆籀,柳缘脉王羲之颜真卿,赵自己说是王羲之的忠实追随者。他们都缘古而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风格面目,而成为伟大的书法家。
观古人学书经验可知,入古易,出现难。古之文人都习古学书,能成大书法家者凤毛麟角,就是这个道理。
今之书法家亦在这样的路径上艰难而勇敢的前行。可贵的是有些书法家敢于探索,不但在写自己,而且在以书法艺术表达他们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想,其成就亦为世人瞩目。只是,那些将成为伟大的书法家背历史留下,还有待时间和历史检验。或许伟大的书法家就在我们面前,只是我们不认识而已。哈哈哈。
谁说的古人都是写自己?那个古人是写自己成家的?
古代最具个性的书法家就是米芾了,米芾在其风格尚未确立之前是什么?是集字!他集的是古代大家的字,是感觉谁的字最好就学谁的,而且米芾还是有名的临摹专家,他临摹的书画足以达到乱真的地步!
关于米芾还有个故事,就是米芾在早期曾请教过苏轼如何学习说书法问题,苏轼教他去学魏晋书法,而米芾也正是由于苏轼的教诲才专心魏晋,而终成一代***。
现代人不是学古迷茫了,而是不学古迷茫的,盲目地创新自己,致使对于书法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怎么不迷茫?对于笔法的技巧都没有掌握如何能不迷茫?别人拿出一幅作品你都不知道从那评价,怎能不迷茫?
写自己的字,绝不是在初级,也不是在中级,是高级才有的特权!只有你领悟了书法技巧及审美之后才可以行使的特权,在行使这个特权时,你需要找扪心自问,你掌握了书法技巧了吗?你弄懂了书法的审美了吗?不要自欺!需要实事求是,只有达到了那种境界,你的书法才能经得住历史的推敲,你才敢自负地说你是书法家,你是大家!
书法是靠实力说话的艺术,没有足够的实力,你也可能暂时骗取荣光,可是不能长久,踏踏实实地锤炼基本功,领悟书法的审美才是书法进阶的正确路线,不要迷信写自己,现在的书法人没有几个达到写自己的地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