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演员?
姜亦珊(1***8年-2019年12月5日),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姜亦珊专攻张派青衣表演艺术。自幼喜爱文艺,6岁在沈阳少年宫学习舞蹈基本功,八岁开始在辽宁省芭蕾舞团及辽宁歌剧院学习舞蹈,12岁考入沈阳艺术学校京剧班,受教于刘宏霞、韩玉凤、吴艳华、王英兰老师门下,主工青衣。
2019年12月5日,姜亦珊离世,年仅41岁。
京剧是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它的艺术地位是怎样的?
最早接触的京剧是上小学时的现代京剧样板戏,当时八个样板戏我全看过,有的还不止一遍,因为那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包场看电影。有的唱段至今还能哼唱。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京剧很美,唱腔好听。
说起京剧的起源应该说最早要在乾隆末年的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开始。从乾隆朝开始陆陆续续的有安徽藉的戏班进北京,先后有六个戏班相继进京,最后合并成四个戏班,这四个戏班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和春台班。京剧的唱腔根据韵律的不同分为西皮腔和二黄腔。二黄腔吸取袭取了湖北汉调的唱法,而西皮则基本是秦腔及北方的梆子腔。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现代京剧多数是以汉调为主的京剧。现在我们听到的传统京剧的唱腔个人觉得唱腔更丰富。
无论哪一种文化的诞生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京剧也如此,在京剧形成之初有三位重量级的创始人,他们分别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他们在京剧的唱腔和韵白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京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很多的地方戏曲中的唱腔、念白和音律。京剧在最早的乾隆五十五年进京开始直到一九一O年,是他形成与发展到最后全部定型的阶段。京剧从它最早的前身在民间走入宫廷再到民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是我们中国戏曲的经典,它的唱腔既有中国戏曲活化石的秦腔,又有古典优雅的昆腔等等,因此我们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艺术。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讲故事!
京剧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以四大徽班进北京为基调,以徽剧为本并吸收昆曲和秦腔,通过进行交流融合而最终形成京剧。
当然京剧艺术发展至今,可以说达到过二次高峰!
第一次高峰来临时,主要是痴迷于京剧的慈禧太后,她不仅会欣赏戏,而且还懂戏。由于她强力推动,并且亲自主持将西皮二黄揉入京剧之中。由于她亲力亲为并对唱词、唱腔、身段以及精气神,包括演员舞台站位,全部制定为程式化,作为基准而全面推广。由于自上而下的支持和倡导,始得京剧走向成熟并传播全国。
当第二次高峰来临之前,京剧已趋于程式老化而萎靡而陈旧,可以说已无法适应现代人欣赏要求。因此京剧丨改革受到高l层大力支持,并以"洋为丨中用,推陈丨出新"作为指导方针,并将全面引进西洋乐器以交响乐方式揉合到古老京剧之中,通过出新,并制作出十部红色丨精典丨作品。可以说完全符合现代人欣赏京剧方式并加以全国推广,最终红遍大江南北,最终现代京剧达到第二个高峰!
这就是与时丨俱进,才能老树开新芽!!!!
京剧做为中国的名片和国粹,与歌剧、芭蕾舞剧一样在世界广为传播。
京剧是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安徽省的徽剧;二是湖北的汉剧;三是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戏。清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以下特点:
1、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
2、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3、京剧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目前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有谭鑫培、马连良、杨小楼、梅兰芳、金少山、裘盛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