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起义军的朱温为什么又归降了唐朝?后来又是如何代唐建梁的?
唐朝末年,唐朝廷政治已经十分黑暗,实权掌控在宦官手中,皇帝不过是个傀儡。除此之外,加上天灾频发,走投无路的农民无法,最终只得走上起义的道路。
而在这其中,尤以黄巢起义最为声势浩大。朱温原本是黄巢倚重的大将,但后来看黄巢将要失败,便转头投降了唐朝廷。后来经过一番艰苦的兼并,朱温最终建立了大梁。
唐朝末年,战乱不断,征敛无度,再加上连年水旱,百姓流离失所。在这种背景下,走投无路的农民爆发大起义。
而在起义军中,黄巢起义军得到长足发展。黄巢南下江西、浙江、福建、岭南,后因水土不服又北上襄阳、商丘、徐州、兖州,最终由潼关入长安。而唐僖宗本人,带领少数妃子和心腹逃往蜀地。
黄巢占据长安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诈降黄巢。但后来因为黄巢对河中大量调集财富和士兵,又使得王重荣和黄巢反目。于是,黄巢派大将朱温前去征讨,但却为王重荣所败。
虽然此时其他藩镇还是矛盾重重,但攻占长安的黄巢,却触犯了大部分藩镇的利益,长安周围的藩镇开始缩小包围,黄巢的势力一天天缩小。朱温眼见如此情形,预感到黄巢将要失败,便做好投降唐***的准备。而唐军方面,也一直***用收买政策,借此分化起义军队伍。
朱温经过这番操作,便由原来的“逆贼”摇身一变,成为唐朝廷的***。而此后,朱温军势更盛,地盘也在迅速扩张。
此时唐***内部的斗争,也是愈演愈烈。朝官和宦官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皇帝唐昭宗,甚至都经历了先被废、后又复位的闹剧。
此时的宰相崔胤,和朱温的关系密切,因此想借助朱温除掉宦官集团。但宦官集团也有凭仗,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关系密切。后来,唐***的枢密使韩全诲,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地盘,这就给了朱温出兵的理由。
朱温攻打李茂贞,不是对手的李茂贞,最后不得不杀掉百余名宦官,且交出唐昭宗。朱温让自己侄子朱友伦护送唐昭宗回到长安,且留下一万人驻扎在原先神策军的营地。崔胤、朱温在唐昭宗回京后,又大肆杀戮七百余名宦官,结束了唐朝宦官专政的局面。
感谢邀请,做为历史迷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朱温(公元852—912年),宋州 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开平元年(907年),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后人称其为梁太祖,自此唐朝结束289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梁太祖朱温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后梁连年战事,民不聊生。朱温生性残暴,***如 草芥,其夫人张氏在世时尚能劝止,死后却大肆***,甚至 ***,连儿媳都被迫入宫侍寝,令人不齿。
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本来最有机会实现统一,整合五代十国时期的乱局,可惜他与历史背道而,所做所为极其出格过分。
在汉朝末年最先称帝是袁术,结果袁术也是死的 最惨的一个。其他朝代也不例外,能够在战国乱世当中最先称帝,并且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一个都没有。说到这里,后梁那时候所犯的错误也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过于急切地称帝了,过早地把所有诸侯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成为了其他所有诸侯的众矢之的,成为了他们一起围攻讨伐的主要对象。其次,后梁的朱温 在当时能够掌权完全是因为篡位。因为朱温在那时候是唐朝皇帝身边最可依靠的人,也是最为信任的人。唐僖宗甚至为了表彰朱温的忠诚,赐给朱温了一个“朱全忠”的名字,这就相当于是给他贴上一个忠臣的标签,这件事也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到了最后却是他篡夺了唐朝皇帝的位置。但是,朱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篡夺皇位,一下子就把自己摆到了 一个对自己非常不利的局面。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和他当时的处境十分相同的人物,比如当年叱咤风云的曹操,虽然在当时被封了王位,又加九锡,但是终其一生都没有敢称帝,他就是怕因为称帝而把自己搞到了与所有舆论对立的一面。直到他儿子的时候,还要搞一场汉献帝几次三番劝他,一定要禅让给他,这才称帝。司马懿的操作也是这样,司马家族直到第三代的时候才称帝。但是那时的朱温确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慌慌张张地就称了帝,导致了大家都一起对抗他。甚至连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二人,也借着剿灭反贼,保卫***的旗号,凭借着与朱温硬干而起家,也因此获得了非常多人的支持。现在想想,如果朱温不是匆忙称帝,而是稳扎稳打,那么作为少数民族的后唐,哪里会有机会灭掉他呢?最后,后梁朱温做事情不正。按理说朱温堂堂地一个开国皇帝,本来应该是雄才大略的,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他根本没有这样行事的手段。而且,朱温在根本还没有把天下都评定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了贪图享乐。这些表现跟后世的李自成、洪秀全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了被后人扼腕叹息的原因。
可是朱温怎么说也是一个读书人,身为一个读书人所做出的事情却丝毫没有表现出读书人的样子,实在是令人痛心。朱温还有一件令人无法忍受的事情,那就是他居然和他自己的儿媳妇儿 搞在了一起,甚至最后还因为这件事情被他的亲生儿子给***了。朱温的所作所为,为他的后***出了如此差劲的“榜样”,怎么会有能力去实现天下统一呢?那后世还怎么可能有出息,朱温称帝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事情,我们可以领悟出一些在为人处世的道理。那就是,当你准备要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 十足的准备,切不可贸进,否则一定会给你带来十分 惨重的后果!
朱温,曾参与黄巢起义,唐中和年间叛黄降唐为将,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后密杀昭宗、废哀帝建立“后梁”。
判黄降唐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朱温与二哥朱存(战死于岭南)加入黄巢的军队,开始跟随黄巢南征北战,因作战勇敢为人狡诈,逐步成为黄巢军的重要将领,在多次击败唐军,稳定了黄巢***的东南部的局势后,成为独镇同州的防御使。唐中和二年(882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领重兵围困同州,朱温兵弱接连向黄巢上表请求援助,均被黄巢的左军使孟楷瞒报,导致朱温心生不满,埋下了降唐的苗头。此时黄巢军因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处境困顿,朱温感到前景渺茫,再加上部下胡真、谢瞳等人的鼓动,逐杀了监军严实,领军献出同州降了王重荣。作为被招安的黄巢大将,朱温唐僖宗赐名“全忠”授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始配合唐军,残酷剿杀昔日同僚。
代唐建梁
黄巢起义平定后,朱温手握重兵逐步荡平了中原,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为了控制朝廷效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趁唐昭宗被宦官刘季述所软禁的时机,朱温领兵攻入长安,杀第五可范等宦官七百余人,第二次宦官时代结束。天祐元年(904年)朱温矫诏诛杀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挟持昭宗迁移百姓毁长安城迁都于洛阳。朱温西征李克用、李茂贞等人时,担心朝中有所异动,弑杀了唐昭宗立李柷为帝,史称唐哀帝。天有二年(905年)发动“白马驿之祸”,***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经此一变唐王朝名存实亡,两年后朱温逼哀帝禅位,改名朱晃建立后梁***,开启了动荡不堪的五代十国。
朱温《852―912》安徽人,后梁的开国皇帝,史称梁太祖,一开始朱温参加的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来官至同州防御使,由于黄巢在于唐军的交战中失力,朱温觉得黄巢必败,就于唐中和二年降唐,被认命为宣武节度使,中和四年朱全忠与李克用联合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扩张势力,和李克用等人,长年混战,在混战中朱温先后吞并了,朱埴,朱瑾秦宗权等藩镇,一度成为唐朝最大的割据势力,平定黄巢起义后,唐朝内部的官祸认任为未结束,昭宗即位后,与宰相等大臣共谋去除宦官,便让朱温作为外援,带兵进入长安,在朱温的帮助下,杀尽宫中宦官八百于人,唐朝的宦祸正式结束,朱温因功被封梁王,后朱温把持朝政,不久朱温杀昭宗,另立十三岁的哀帝,907年朱温逼哀帝禅位,朱温自登帝位,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定都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