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真的就是***吗?
有部电影叫《我不是潘金莲》,似乎女人都以潘为耻,事实上,她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首先,她不物质,否则早就从了那个骚扰她已久的员外了,吃香喝辣应该没问题。其次,她不畏***,几次向主母告状,把东家弄得灰头土脸的,就凭这两点,那些唾弃她的人就未必能做到。也就是这样,被打击报复也是情理之中了,结果是一朵鲜花硬生生插在了烧饼上。 那有人说了,既然结婚了好好过呗,为什么还要勾引别的男人。你要搞清楚这个是被逼的,强扭的瓜不甜,况且还是个倭瓜,搁谁都憋屈是吧,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人和生活。所以当一个反差鲜明的武二出现时,不由自主的喜欢是正常的,谁还没有个爱的权利呢?勾引和追求不过是一个意思两种表述罢了,这只能说她是跳出封建的旧框框,大胆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已。 自从杈窗偶遇委身西门庆后,没见她再和别的男人有染,也就是说找到真爱以后她是全心投入的,说她水性杨花、风流成性这些都站不住脚。 重点来了,她最大的罪状是某杀亲夫,这点洗不掉。但原因和动机还是应该分析一下的,婚呢,过去的妇女主动离不了,而且烧饼哥说要把他们的事告诉武二,而以武松的性格如果知道她“通奸”(在古代是大罪),一定放不过她,这是个你死我活的问题,不下狠手又能怎么办呢?说到底,这是个为爱疯狂的女人,你说是她可恨还是那个畸形的社会可恨。 无论如何,她比大部分人都更勇敢、更纯粹,那些所谓的黑锅她不该背。
潘金莲千古***的名声已经坐实了,万难更改。需要分析的是原本一个孤苦伶仃的大户人家的丫鬟是如何一步步堕落到这步田地的。
孔子曰:“人性本善”。潘金莲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相反她还曾经为了自己的尊严反抗过大户人家主人的***,表现的颇有几分骨气。她原本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那大户看她有几分姿色就想霸占她,潘金莲为了不受辱就去主人婆那里揭发了大户的***行为。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地位低下,而像丫鬟侍女之类的女人更是处于社会最底层。潘金莲能不畏强权敢于揭发自己主人的恶行,可见那时候的她不但跟***豪不沾边,而且还非常令人钦佩!
但是她的反抗注定会迎来报复。果然,那大户见事情败露,竟然倒贴钱把她白白送给了侏儒症患者武大郎。到这里就是潘金莲命运的分水岭。嫁给武大郎之前是一个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后便是另一个潘金莲了。为何前后反差如此大呢?我觉得这是潘金莲对自己命运不甘心的奋起挣扎。
大户倒贴钱把潘金莲送给武大郎,她内心肯定是感受到了屈辱。自己虽然身份卑微,但毕竟花容月貌,那武大郎是什么货色?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是千千万万个不愿意,谁愿意跟一个“穷矮丑”同床共枕过一辈子呢?即使放到现在,别说是潘金莲这样的美女,即便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子也不愿意嫁给一个“穷矮丑”的老公,从这方面来说潘金莲是值得同情的,她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大凡女性出轨,只要不是天生***,无外乎两种原因,要么感情不和,要么婚姻不幸,潘金莲也不例外。不幸的婚姻是导致潘金莲红杏出墙的主因。***设当初那大户把潘金莲送给的不是武大郎而是西门庆,那潘金莲还会干出轨别的男人的事来吗?只要西门庆不负她,她是断然不会负西门庆的。为什么?因为西门庆要钱有钱要相貌有相貌,他完全可以满足潘金莲对男人的所有要求。换句话说她已经没有再出轨的动机了。当然了,潘金莲动情武松也是一个道理,美女爱英雄人之天性,无可指摘!错之错武大郎没有自知之明,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武大郎配不上潘金莲,而且差距巨大,这是潘金莲出轨的诱因。武大郎善良、武大郎忠厚、武大郎勤劳,这只能代表武大郎的个人品质,但这不代表武大郎就有资格获得潘金莲的爱!
武大郎如果能懂得“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及早的放飞潘金莲还她自由的话,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悲剧发生了,本来就是光棍,大不了还是光棍,起码最后他能活着。
潘金莲为何不能“甘于寂寞”恪守妇道?
我依然责备潘金莲
年轻时,我责备潘金莲的浪荡行为。如今,30多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的观点没有变:既然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就要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和他活,这是正派人起码应该尊守的妇道,没有任何理由和西门庆勾搭。如果实在不想和武大郎活,永远离到他,再找称心如意的丈夫。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人以反对封建礼教为名“标新立异”,甚至美化潘金莲的浪荡行为,为她开脱、给她翻案,我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对家庭、对社会是有害的。一些人家的男人、或女人,倒是没有离婚,但却以对象不好等理由,在外沾花惹草,寻欢作乐,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所以,也损伤了社会稳定。
我认为对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评价,要慎重,要科学,要坚持唯物主义。如果,对丑恶予以肯定,等于在现实社会为其大开绿灯,实质上就是对美好的否定,必然导致沉渣泛起、逆流横行的恶果。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换成是我们自己,会甘于寂寞、恪守妇道吗?
人们通常对别人要求很苛刻,对自己却很宽容,人们都善于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却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我当然不是为潘金莲翻案,但是潘金莲却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悲剧,潘金莲自己也是受害者。
潘金莲原本是大户人家的丫环,老员外天天对她动手动脚,金莲不乐意向老夫人告了状。这时的潘金莲三观还是正常的,并且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古代大户人家的丫头都是花钱买来的,没有任何***可言,是主人的附属品,想要自由得家里拿钱来赎。贾宝玉身边的丫头哪个敢拒绝他,反而各个投怀送抱。但是潘金莲敢于说不,这在古代的女子中还算是有胆识的。
但是反抗的代价是残酷的,糟老头子把她送给了武大郎做老婆。这对潘金莲的打击肯定是巨大的,追求幸福不成,反而受到更大的屈辱。面对那样的武大郎,不仅貌丑,还不会风流,实在过不下去。
武大郎人好就行吗?现代社会有那个女子仅因为对方人好就嫁了的,潘金莲凭什么就得认了。
武大郎还代表着一个符号,就是那个社会对她的压迫和羞辱。潘金莲这次依然选择了反抗,通过偷汉子来反抗别人强加给他的屈辱。但这样的反抗更另这个社***不容,于是事情发展到了失控的程度。
总之,潘金莲武大郎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悲剧,并不全是潘金莲的过错。
麓风轩认为,如果我们抛弃有色眼镜,以正常眼光来分析潘金莲的身世和遭遇,就能明白她为什么不能甘于寂寞恪守妇道了,那只是一个正常女性的正常需求而已!
潘金莲不能“甘于寂寞”恪守妇道,究其原因其实有三:
一是潘金莲出生贫寒,从小就跟着父母过着非常苦的日子——穷怕了!所以做梦都想过上富裕一点的生活,这很正常。
二是潘金莲自从小到了张大户家里,就受尽欺凌(小小年纪就被张大户长期霸占,又受张大户婆娘的打骂折磨),简直过着非人的生活;后来即使嫁给了武大郎,仍然没有安全感,经常受人骚扰,所以从“安全感”的角度考虑,她想找一个依靠。
三是生理上也得不到满足,这一点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局外人往往把这一点格外放大,把金莲姑娘塑造成了一个欲壑难填的“大***”,这是有色眼镜在作怪!
然而这三点,武大郎并不能完全满足潘金莲的需求。就经济条件来说,武大郎虽然很勤快,一担脆饼担子走街串户起早贪黑,但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偶尔改善一下生活也就是买一包酱牛肉而已。
就安全感来说,跟着武大郎毫无安全感可言。在清河县就有不少浪荡子弟经常上门骚扰调戏,到了阳谷县以后,为了躲避事端,潘金莲几乎深居简出,免得在外招蜂引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