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民间舞蹈,翼城花鼓,为何在花鼓中最别具一格?
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蹈,山西翼城花鼓,之所以能够在花鼓中别具一格,和其悠久的文化传承、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喜歌善舞的民风民俗密不可分。
翼城县是山西省临汾市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地处中条、太岳两山之间,自古以来都是承东启西之要地,素有"晋南咽喉,平阳门户"之称。历来素有“花鼓之乡”之称,山西翼城花鼓有着浓郁的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几乎发展到村村都有花鼓队,每位村民都会打花鼓的地步。
翼城花鼓,当地人也称作“打花鼓”“逗花鼓”,根据当地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娘娘,就生长在西关村,她回家的时候,翼城人民为欢迎她,就自发组建花鼓礼迎队,李娘娘非常欣赏花鼓表演并重赏之,从此翼城花鼓就成了当地一项民间活动,越搞越好,远近闻名。
翼城花鼓,因打鼓时手势动作与鼓点多而得名,打鼓时动作多,身形变化多端,节奏欢快有序,手势丰富多彩,花样频出,异彩纷呈,故民间又称之“花鼓”。
翼城花鼓起源于庙会、百姓庆丰收、祭祖等群众性集体活动,大凡这些活动花鼓必然成为其重要的节目之一。所谓 "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花鼓世代流传,经久不衰,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每逢群众性重大的集体活动,当地都会出动大规模的花鼓表演。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含有当地人对未来的祝福和祈求丰收、幸福的意愿。
所以说,山西翼城花鼓在花鼓中别具一格,和其悠久的文化传承、独特的地理位置、喜歌善舞的民风民俗密不可分。
翼城花鼓和其他花鼓有以下五点区别:所以别具一格。
一、起源比较早
翼城花鼓,山西省翼城县的地方优秀传统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史料记载,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已存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到清代这项活动才有了明确记载。
翼城杨家祠堂牌匾有题词写到:“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的热哄哄。”落款为***贞观三年正月。
《翼城市志》(国戚卷)载:“明万历年间李太后回翼城省亲赏花鼓银子三千两。”
二、舞蹈特色表演形式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以广场表演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鼓手配有女苗子(旦角)的和小丑的表演。
第二种是不带女苗子和小丑,光是一群男鼓手上场表演。
翼城花鼓,起源地在山西省翼城县的地方传统舞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翼城花鼓已成为人们在欢庆丰收、节日庆典、庙会祭祀时出现的重要节目之一,人们年年搞祭祀,年年闹社火,推进了翼城花鼓的发展和流传。所谓 “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花鼓表演形式很丰富多彩,有鼓手、旦角、小丑,来演绎搞笑、舞蹈、踩高跷和杠上表演,综合了民间表演的几大形式,极具观赏性,成为佳节、庆典和晚会上最热闹的一种表演形式,得到了***的大力推广。中国50周年大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进行表演的就是翼城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