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指汉代服饰还是传统服饰?
汉服不是指“汉朝服饰”,而是泛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尚书正义》注: “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有精深博远的礼仪,因此称之为“夏”;有雍容华贵的服饰,因此叫做“华”)这就是“华夏”一词的来历,华夏之服早在那时就已经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象征之一了。
真心很喜欢汉服呢,华夏之美,怎能不陶醉其中,愿能有天,街上不在投来异样的眼光,把华夏之美,这个灿烂文明的瑰丽能举世闻名 ,不在羡慕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
是汉族传统服饰,各个时期都不完全相同,比较经典的是***剧中的宽大服饰,特别是袖子宽,裙摆长,这应该是古代贵族阶层所穿,因为劳动者穿这类衣服生产生活不方便,士兵穿成这样就是挨打的节奏;所以经典的李世民,朱元璋(包括朱棣)画像中,他俩的外衣不是这样,而是有点类似蒙古袍或者其它的什么胡服,适合骑马打仗,与他们的马上皇帝身份相符合。众所周知由于清朝的武力压迫,***改穿长袍马褂了,汉服其实还是存在的,例如僧、道、尼,还有就是去世之人,所谓俗从僧不从,生从死不从,这是与满清统治者流血抗争的结果,这一页历史非常之悲壮。
至于楚文化对汉服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虽然项羽由于过于残暴不得人心而败亡,但是获胜的集团也出自楚人,只不过是出身草根而已,所以楚人的习俗和审美观自然而然影响了***的服饰,或者说中国的服饰,比如崇尚红色,恰好本朝开国的领导集团也是出身楚人,这种影响就更深刻了;但是楚人并非蛮夷,本就是源自中原地区,只是因为对周朝封爵过低的不满而自称蛮夷,便于扩张,便于与周天子叫板而已。
汉服又称华服,一种非常华丽,昂贵的服装。个人认为汉服从来没有被普通老百姓认可过,包括古代。那些穿得起汉服的都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老百姓穿汉服必须得在重大节日,如果不是某宝卖的机织的***品,一套手工汉服要大几千,甚至上万。根本不适合劳动人民平时穿着,干活出行都不方便。而且穿汉服可不是随便一套就行,有很多讲究。穿不好,即使是穿好了也会被喷,甚至有穿汉服被某些愤青辱当和服骂,要求脱掉衣服的事情发生。现在的汉服也只有极少数人或者电影电视中穿。
传统戏曲服装的艺术内涵主要有哪些?
(一)写意美学原则。中国戏剧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塑造人物时以形传神,神形并重,戏曲艺术形态的节奏型、虚拟性、程式性,就是写意在表演艺术中的鲜明体现。从属于戏曲表演艺术的服饰,属于“写意”,它不是简单地再现历史生活服饰的真实性,而是借物态化的服装去为人物传神、抒情。例如富贵衣,穷人本来穿不起绸缎,只能破衣烂衫,衣服破了要补,补丁的颜色尽量与服装贴近,这就是真实生活。而戏衣中的穷衣则是丝绸面料,用色彩鲜艳的几何形状面料做补丁,并且呈散点式布局,就完全不是生活的自然形态。
(二)表现性艺术手法。1.夸张与变形:在一切造型艺术中,夸张是必然与变形联系的。与戏曲表演配合最密切的服装,体现了彻底的夸张。例如水袖,是戏衣的***物,长方形白色仿绸料制,男用长一尺许,女用长二尺许,特殊的可达三尺。2.寓意与象征:寓意指具体形式之间的相似比喻,即借用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暗示另一种具体可感知形象的存在。例如绣牡丹凤凰的红女蟒,比喻容貌美艳,象征身份高贵;马鞭寓意马的存在;象征是由一种具体形式表现一种抽象形式,即借用一种具体可感知形象,传达一种概括的思想感情、意境或抽象概念。例如包公黑脸、勾月牙,象征铁面无私,明察秋毫;姜维红脸谱,脑门画太极图,象征品格忠勇且智慧。3.所包含的美学特征:可舞性,表演艺术要求服装可以让演员充分借助,以帮助演员表情达意。喜、怒、哀、乐通过演员面部、语言、唱腔和形体动作表演人物,同时喜怒哀乐也表现在服装上,服装犹如一张放大了的脸。对于戏曲服装可以提炼出延伸、宽松、分离、悬垂、颤动、增扩、放射等一系列特殊的形式美要素,使创造者们可以“舞出情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典舞服饰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典舞服饰历史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