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是一个有着怎样文化的国家?
阿根廷文化植根于欧洲,来自诸多欧洲国家的移民对各自文化自觉地继承、模仿与融合,造就了阿根廷文化的多元特征。对此,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诙谐地描述道:“阿根廷人是说西班牙语的意大利人,并自以为是住在巴黎的英国人。”另外,高乔人自力更生的传统乡村生活方式也影响了阿根廷文化。
阿根廷多彩的文学史上可追溯至1550年左右,但直到“1837年一代”浪漫主义作家涌现,它的独立才告开始。自由主义者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于1840年发表的《屠场》暗讽了罗萨斯压迫统治下的阿根廷社会,是文学本土化的里程碑。萨米恩托以一篇《法昆多》探讨了文明与野蛮这一主题,将高乔人视为近代化的障碍。与之相对的是高乔文学,何塞·埃尔南德斯1874年的英雄史诗《马丁·菲耶罗》讲述了主人公一生不幸的遭遇和顽强的斗争,将高乔人描绘为阿根廷精神的象征。里卡多·吉拉尔德斯的《堂塞贡多·松勃拉》也是高乔文学的出色作品。
进入20世纪,现代派文学开始兴起,该流派以笔触细腻为特征,受到象征主义的强烈影响,莱奥波尔多·卢戈内斯和阿尔韦西娜·斯托尔尼是其代表人物。随之而来的是先锋派文学。埃内斯托·萨巴托的心理小说《隧道》由阿尔贝·加缪译为法文后走向了世界。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他开辟了以隐喻和哲学思辨来观察现代世界的新道路,《虚构集》和《阿莱夫》中的短篇***将情节的简单和结构的复杂结合在一起,在幻想文学上影响深远。他的朋友和合作者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是广受赞誉的科幻***《莫雷尔的发明》的作者。胡利奥·科塔萨尔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一名主将,人称“短篇故事***”。
探戈,作为一种欧非混血的音乐和双人舞蹈体裁,是阿根廷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象征。1930年至1950年代中期的探戈黄金时代将这种顿挫感强烈的草根艺术推向了全球舞台。在这一时期,奥斯瓦尔多·普格列斯、弗朗西斯科·卡纳罗和胡安·达里恩佐等许多大家将大管弦乐队引入了探戈乐。阿斯托尔·皮亚佐拉发扬了新探戈。此后,戈探***、巴扬方度和小探戈等乐队使探戈在流行音乐界享有地位。
从1930年代开始,从各种地方音乐形式中脱胎而来的阿根廷民谣广泛地影响了拉丁美洲音乐,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政治性很强的新民歌运动。阿塔瓦尔帕·尤潘基和梅赛德斯·索萨等乐手赢得了世界的欢迎。
1960年代中后期,洛斯加托斯乐队、马纳尔乐队和杏仁乐队引领阿根廷摇滚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马岛战争让***意识到摇滚乐激发民族主义的作用,一时间阿根廷涌现出不少高唱反英爱国歌曲的乐队,而他们的音乐风格受到了披头士的强烈影响。
作为一个世界戏剧中心,阿根廷拥有以哥伦布剧院为代表的众多表演场所,为国内外大量著名的剧作家、芭蕾舞演员和古典音乐家提供了舞台。这片土地孕育了作曲家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小提琴家阿尔贝托·里希、钢琴家玛尔塔·阿赫里奇、爱德华多·德尔加多和钢琴家兼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阿根廷是拉美领先的电影制作国。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由基里诺·克里斯蒂亚尼制作并发布于阿根廷。该国已获得14个戈雅奖最佳西班牙语外国片奖,是迄今获该奖最多的国家,凭借《烽火人间》和《谜一样的双眼》,它也是唯一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拉美国家。阿根廷作曲家路易斯·恩里克·巴卡洛夫和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是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