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盔甲的各个部位叫什么?
我国盔甲的发展时间非常久远,就目前的出土文物来看(包括书籍、绘画、器物、盔甲实物),中国的盔甲最早可以上溯到商代,而且在商代,我国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甲胄体系,并且每个部位也都有了明确的名称叫法。
商周时期,盔甲多为皮甲,原料有猪皮、犀牛皮等,根据出图的文物来看,商周时期的甲胄为一体浇铸的青铜头盔和整体的皮质胸甲或者胸甲札甲(也有极少数的青铜胸甲),在四肢和腰部以下是没有防御措施的。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战事发生的频繁,甲胄也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原来的胸甲已经演变出了甲身、甲袖和甲裙的区分,材质有皮质和青铜,在战国后期,像魏国、韩国、齐国三个国家,也出现了铁质札甲。在战国初期,甲又演化出了立领护颈的盆领和甲片编织的披膊,这些结构的出现,标志着中札甲发展的初步成熟。除了甲,战国时期的头盔也有很大的变化,整体浇铸的头盔已经不适用于新战场的形式,而由甲片编织的胄盔,因为两颊的增长,其防御效果要比原来的商周头盔效果好得多。秦代和西汉初年,甲胄的形制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在穿着上,由更为方便的“侧开”替代了原来的“套头”式。
在西汉景帝时期开始,汉甲开始大规模的***用铁作为原材料。在形制上汉铁扎甲都是方口领,通常无防护,部分甲带有盆领,有披膊,为桶状袖,身甲分上下旅两大部分,起初无铠下裙,在东汉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与中亚国家的交流,甲裙的长度越来越长,最后已经盖过了膝盖,意味着中国铠甲对下半身防护的重视性在不断的提高。一直到三国和西晋时期,中国的甲胄都保持这个样式,并无太大变化。
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甲胄的一个转型期,这个时期,大量的中亚技术和甲胄风格涌入华夏大地,与本土的甲胄发生了融合,独创出了一个别样的风***。首先是甲胄明确的分为裲裆、明光和骑甲三种形制。裲裆和明光区别于汉代的铁札甲,取消了盆领样式的护颈,身甲也不再是对襟式的方口桶袖样式。铠下裙为铁札甲样式被保留下来,披膊的穿戴***用对襟式穿法。头盔方面,依据东汉后期的冲角付胄,南北朝时期盛行冲角式头盔,它可以对人的后脑和颈部给予更好的保护。
隋唐时期,甲胄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头盔方面,唐代的头盔演变出了四种形制,一种是发髻冲角盔,头盔顶部有类似于佛菩萨发髻造型的凸起,上部由多个弧形铁片箍成,两侧和后面有卷布保护,额前的冲角消失;一种是折返顿项盔,头盔由左右两个圆片钉成,顿项由卷布做成,尾端向上翻起;第三种是“狻猊盔”,这是一体盔,额前有狻猊的猛兽兽纹;第四种是“朱雀盔”,即在面颊侧贴有凤翅,略显浮夸。铠甲方面,唐代的铠甲已经有了明确的部位区分,从上到下可分成护颈、披膊、明光铠(胸甲)、腹甲、护臂、束带、铁甲裙、径甲。
到了宋代,中国的甲胄正式发展成熟,头盔有凤翅盔、笠形盔、无名盔三种,甲胄以重甲为主,身甲为前开式,穿戴后在穿上一件披膊,披膊为坎肩样式,在一些大将身上,护肩还会有兽吞样装饰。因为披膊已经带有部分胸甲,故而明光铠在宋代基本是没有市场的。其他部分宋甲的名称与唐甲无差别。
元明时代,甲胄以棉甲为主,札甲走向了衰落,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甲胄取消了披膊和护臂,而是用一种防御力更高的铁手臂作为上肢的保护措施。另外随着锁子甲的推广以及棉甲的使用,明代出现了一种齐腰甲,样式就是一个札甲坎肩,可以内穿,于锁子甲连用时亦可外穿。
盔甲前面的动词?
可以用穿戴,组词,穿戴盔甲
穿戴
盔甲kuījiǎ
指古代军人的作战服,护头曰盔,多用金属制成;护身曰甲,多用皮革制成
例句
古时候,行军打仗,军人们都是穿戴盔甲,拿好武器,才能更好地保家卫国。
“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农村这些讲究你知道多少?
所谓腊月不搬家,这真是老黄历,现在很少有人遵守,有很多人腊月搬进新装修好的房子,辞旧迎新,至于正月不理发,很多地方都有二月二龙抬头的颜语,所以一般都是取吉利,二月二才理发。
农村有着很多风俗习惯,而“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几乎是***都知道而且都比较遵守的一种风俗,但是农村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讲究?人们又为什么会一直遵守着这些风俗呢?咱们今天来聊一聊!
“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
正月不理发:人们都说“正月剪头死舅舅”,其实这种说法显然是迷信的,真正的说法是“思旧”,这个风俗还是来源于清军入关,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表现出“削平四周, 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就施行剃发的政策,但受到了人们的强烈抵抗,绝不剃头。
但为了施行这种政策,清***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措施,在威压之下,人们只能服从,但是却“正月不剃头”这种行为表示是明王朝的思念,所以“死舅”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只不过这种说法被人们流传下来!
腊月不搬家:腊月不搬家是因为腊月即将过年,除了因为过年的时候灶王爷或者家中祖先不认识新家位置,对家庭的福运不吉利的迷信说法之外,还是因为搬得新家没有人烟气,周边的邻居也不认识,没有过年时的热闹氛围。而且陌生的地址也给前来拜年亲朋多增加一些麻烦。
腊月不搬家,正月不理发,这话只是过去比较愚昧的时期里,大家的穷讲究而已。现代社会已经没有那么多禁忌了。
比如腊月不搬家,在现代社会就不成立了,要知道搬家公司最忙的时期,就是腊月了。因为,很多人在年底时辞职了,或者换工作了,或者从城市回农村创业去,都会找搬家公司帮忙去搬家的。
又比如正月不理发,在现代社会也没有太大意义了。基本上,每年春运期间,理发店的生意都特别好。好到要涨价来控制客流量。像我这边,春节期间理发店,基本上涨价50%。
那么,按现在社会的现状来看,是不是这话就是乱说的呢?其实不是的,这话在过去比较讲究的年代里,还是很多人认可的。
在过去时代,对于过年是特别讲究的。一般从腊月初八吃完腊八粥,就开始算过年了。当然了,从腊八到除夕夜,这个过程属于准备过年阶段。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而忙碌着。
比如,腊月初九到腊月十五,是处理年猪,做粉条,去收借出去的钱的时期。腊月23前,是***联办年货时期。腊月23送灶王爷上去。腊月24,25搞卫生,后面几天是准备年糕,准备除夕扣肉,饺子等之类的。
基本上,整个腊月都是在准备过年中,大家都是比较忙的。在过去农村,像处理年猪,做粉条等很多工作是无法一家人自己搞定的,是需要别人协作完成的。有些人害怕大家帮了别人后,别人搬走后就不帮大家了。于是,就有人提出腊月不搬家的约定。
而一些债主们腊月去讨钱时,也最怕借钱的腊月搬家,都不知道去哪里讨债了。债主们,为了好掏钱,就到处说腊月搬家的都是穷人。后来,说多了,慢慢地就变成了腊月搬家会变穷的说法。
正月不理发。其实,最开始在清时期,都是要在正月剃头的,这是满人的习俗。可是我们***,可不这么认为了。他们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抵触他们。于是,就流传了正月理发会死舅的说法。其实,正月不理发,就是一种思旧,思念***的天下。这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精神上对满人的不满。
现在时代,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基本上,腊月搬家都是常事,正月理发也很普遍。甚至腊月搬家,正月理发生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