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点茶法是怎么操作的?
点茶是吃茶法的一种呈现方式,在中国宋代时期较为流行,其步骤分为两大部分①研磨②点茶。
准确说研磨部分是准备阶段,因在古代保存条件有限,一般情况都是在吃茶之前对散叶或片茶进行研磨,用多少磨多少,如今技术条件比较成熟,可以利用现代的一些技术对研磨好的茶末进行很好的保存,所以这一道工序如今在原料生产的时候就可以同步完成了,所以在现今,要吃一盏点茶的话我们只需要了解并掌握点茶部分即可。
点茶部分可以简单分为五步,分别是投茶,调膏,注汤击拂,添汤击拂,最后调细,即可完成一盏绵密的茶汤,最后呈现的茶汤效果及滋味除了茶本身有决定性影响之外,对点茶者的技艺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熟练度才能很好地把握用茶、用水的“度”,以及击拂茶汤的手法。
这五步点茶的方法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公众号文章,里面有相匹配的点茶法图文详细解说。希望相关内容能帮到你~
***s://mp.weixin.qq***/s/B6cvemkRpCCxzbBr9lz7Uw
古时候的点茶法这种说法不确切,应该明确一点,宋代的点茶法。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都是日本茶道的操作。
.
日本人称作抹茶,也有的说末茶。注意,并不叫做点茶。我们不禁要问一问,为什么叫法不同?仅仅是文字不同?
.
宋代的点茶,最为人感叹的是“茶百戏”,也就是斗茶游戏五花八门。这个五花八门是什么?如果仅仅像日本茶道的抹茶打泡沫,会有茶百戏之说?
.
简单说宋代点茶,最后“点”什么,怎么“点”,现在没有人知道。有人推测像调膏那样往盏内一点点添水,有人说指喝茶配点心等。
.
现在有人说恢复了宋代点茶,其实只是从日本茶道抄回来了用茶筅打泡沫,用竹篾沾清水在上面画图。这只是投机取巧,不是宋代点茶。
.
古代一个时辰中间的那个点怎么表示?例如说申时就是指下午3点到下午5点的那段时间,那么,下午4点怎么表示?
古代一天最多时有108刻,有时则是100刻,清代一天分96刻,每刻15分钟。
某时辰的前一小时之初称初,后一小时之初称某正。例如申时分为申初初刻,申初一刻,申初二刻,申初三刻;申正初刻,申正一刻,申正二刻,申正三刻。所以下午3点即是申初,4点则是申正,或申正初刻古代早朝都做些什么?为什么要站着?
早朝就是早上的“朝会”。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那个时候国家刚刚成立,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然后就把大臣们集中起来,把关键的大事拿出来大家讨论和处理,这样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
关于为什么要站着?其实并不完全都是站着“上朝”!在秦汉时期,君臣都坐着议事,皇帝会起来请丞相坐。从北宋宋太祖后,大臣必须站着。从明朝太祖后大臣就跪下了,清朝下跪的时间特别长。
其实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跪着“上朝”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对皇帝的尊敬。
中国古代朝会有多种规格,如常朝、朔望朝、忌辰朝、三大朝等,按时间又有早朝、午朝之分,无论哪种都是为了确保国家政治体系的良好运转,每种朝会也都被赋予了相应的典制与意义,受***传播影响,早朝议政镜头最多、最为常见,大家也最为熟知。
一、古代早朝并不是都站着
1、北宋之前坐而论道:先秦时期的《周礼·考工记》有言:“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也就是说,君臣都是坐着议政的,如《后汉书·戴凭传》载:"建武中正旦朝贺,帝令群臣能说经者……凭逐重坐五十余席。"只不过当时还没有高足家具,所以古人都是席地而坐,进殿前还得先脱鞋,就是所谓的“脱履解剑”。
2、宋明之间站议时政:到了北宋赵匡胤,我们都知道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其实他还有一个姊妹动作——撤椅子: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范质等三位开国元老如往常一样坐朝议事。聊到一半时,宋太祖发话了,“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我今日有些眼花,看不清楚这奏折上的字,你们帮朕过来看看。看完后范质等“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座矣”(《闻见后录》卷一)。想再坐下,发现椅子不见了。范质等人很快就明白了是赵匡胤有意为之。如今椅子已经被撤,想要在放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三人只好顺坡下驴,无声了接受了这番“礼遇”,而这个沿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坐着议事”的朝堂规矩也随之被打破。
3、清朝大臣跪受笔录:清朝时,专制皇权达到了顶锋。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清朝基本把大臣们都当奴才看,奴才怎么能与主子平起平坐平呢?并肩而立都是不尊,就改为跪着了。所以无论是大臣上朝还是皇帝单独召见都得跪着。皇帝体恤老臣偶尔会赐毡垫,否则就得跪在地上所以清朝为官,基本功就是下跪,得在家练跪功,要有长跪几个小时的能力才行,很多大臣都是跪死的,据说刘墉他爹刘统勋就是其中一位。军机大臣也是“跪受笔录”,就是跪在地上把皇帝的命令记下来,以奉旨、上谕的形式寄出去。***里那种“奉天承运,皇帝诏日”的圣旨,得遇国之大事,一年发不了几回。
二、早朝都做些什么
大臣早上三四点钟(半夜)就得从热烘烘的被窝里爬起来穿衣洗漱进宫上早朝,就是所谓的常朝议政,主要是各部门汇报一下工作总结(具体过程私下处理)、提出一些时政要闻和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国家大事,然后再讨论定夺、分配任务或任免职权等。说明一下,参与者有品级限制(注意,那些外事觐见之类多在朔望朝,常朝就是自家人议政),多在大殿举行,明朝在偏殿,后又改为御门听政(奉天门),清朝是乾清门听政。
其实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早起、早朝都是很辛苦的,所以不早朝的唐玄宗李隆基、嘉靖会被批评懒政,勤于早朝的朱元璋和雍正等被夸勤勉。明清的御门听政也一度由国门口的奉天门到家门口的乾清门(臆测皇帝也是想着能多睡会儿就多睡会儿吧,做臣子的多走几步路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