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四行当是哪四个?
戏曲的四个行当应该是生、旦、净、丑。现在的京剧一般是五个行当,即:生、旦、净、未、丑。其中生行中最为观众所喜爱的应该是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因为唱功戏份重,扮相儒雅,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更为广大戏迷所喜爱。从古至今,像京剧前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魁,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都是京剧形成初期非常知名的老生名家。其中尤以谭鑫培的影响最大,现今流传下来的许的唱段都是在谭派的基础上继承演化而来。还有前四大须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马连浪、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都是在继承谭派的在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慢慢的行成自己的流派,从而深受广大戏迷所钟爱。
另外生行还有正生,也就是小生,现今的叶少兰就是小生行的翘楚,多在剧中扮演英俊箫洒年轻男子,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武生:即京剧中的武将,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如挑滑车的高宠,甘露寺中的赵云,别妻中的平贵人等都是武生。像早年的杨小楼,现今己故的王金璐,历慧良等都是武生中的名家
旦行:简称旦,旦行又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门旦等角色。全指女性。其中青衣以唱为主,多为青年女性,贤妻良母一类的角色。
花旦:多为性格活泼的女子,有正反两类或悲剧人物。
武旦、刀马旦:多指以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多为中年女性,用本噪演唱,唱腔高亢,苍劲,有苍音,代表人物李多奎。
净行:也就是花脸,其中以唱为主是铜锤和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是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好汉及武花脸。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为副净,武花脸为武净,最知名的角色包公就是架子花脸。
丑行:分文丑、武丑。文丑又分方巾【指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如三叉口中的黑夜打斗就是此类武丑扮演。
“生旦净丑”其实这严格来说是京剧的四大行当其他地方戏有的是“生旦净末丑”,而京剧的“末”已经划分到“生”里面了。那么京剧曾经的“末”指的是舞台上的哪类角色呢?一般是指“戴白满髯口的老者”。而中国第二大剧种评剧把“末”划分到了“净”里,评剧里“末”是“白脸末”也就是如曹操一类的白脸角色。其他的剧种有的没有明显的四大行当,只有“小生小旦小花脸”有的划分的更加细致如“老生、老外、正旦、小旦、贴旦、外旦、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等等”。总之四大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世界三大戏剧文化之一。一般戏曲分为四个行当,近代戏曲中素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后因不少剧种的末已归入生行,因此习惯上已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基本类型,称为“戏曲四行当”。
每一个角色都有专属于他的独特个性,但同一类型人物通常拥有共同的类别特征,比如性别、年龄、身份、气质等各个方面,用这些特征将角色分类,就称为“行当”。
每个行当各有若干分支,由于各个剧种的发展历史不同,反映生活领域的广狭和角度不同以及演员的不同创造等种种原因,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粗细之别。如秦腔分为四生、六旦、两净、一丑共十三行,汉剧和粤剧分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生)、八贴(旦)、九夫、十杂十大行;莆仙戏分正生、贴生、正旦、贴旦、靓妆(净)、丑、末七色,称“七子班”;昆曲、京剧和川剧等还有更加细致的分法,但归纳起来,大体都不出生、旦、净、丑的范围,看似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每个大类下面,又包含若干小类,把行当划分得更加细致严谨。
【生】——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红生等类型;
【旦】——女性角色。可分为正旦(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类型;
【净】——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艺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二花)、毛净(油花脸)等类型;
【丑】——男性喜剧角色 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大致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