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交换机

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与研究

交换机 01-12 9
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与研究摘要: 山东半岛地区古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都经历了哪些政权的更迭?山东的历史名人你知道哪些?古代的“山东”和今天的山东省一样吗?山东半岛地区古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都经历了哪些政权的更迭?我...
  1. 山东半岛地区古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都经历了哪些政权的更迭?
  2. 山东的历史名人你知道哪些?
  3. 古代的“山东”和今天的山东省一样吗?

山东半岛地区古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都经历了哪些***的更迭?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太大了,只能简单说说。

山东半岛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就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市,大体是以寿光羊口的小清河口为北端,向南跨越泰沂山脉和齐长城,至苏鲁交界的日照绣针河为南端。

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与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狭义的话呢,就是以胶莱河为西界,古代也叫作胶东半岛。

众所周知,山东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省份,是著名的齐鲁大地。

西周时期,山东分属齐、纪、莱、莒、夷、介、淳于等封国。

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与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690年,为齐国开始崛起,控制了整个半岛地区,占领了山东省大部。

为防备楚国和鲁国的侵犯,齐国开始在其南部边境修筑千里长城,花费数百年,到今天的城墙遗迹还存在。

到了战国时期,即墨、莒成为齐国五都之一;琅琊为重要城邑,是主要海港,前476年齐吴两国在此海域发生中国史上的首次海战。

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与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后期,山东半岛就已经形成了部落形态。源自于神农氏的一支部落在此繁衍生息。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之时,对整个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部落总称为东夷部落,具体到山东地区,当时主要部落为中部的莱夷部落和滨海地区的嵎夷部落。后来两个部落逐渐融合,发展成为更大的莱夷部落。


这种部落形式一直持续到商朝后期,商朝后期,莱夷部落开始形成了***形式的国家,即莱夷国,或称莱子国。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其继任者周成王在位时期,东部原属商地的纣王之子武庚联同管蔡发生叛乱,周公率军平定,趁势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今山东省境内,但此时山东半岛地区仍属莱子国。

周朝建立之后,实行分封制度,公元前1044年,辅佐武王灭商建周的姜子牙被封于营丘,国号为齐。 被封地领国之后,齐国与处于半岛地区的莱子国在数百年之内屡有交战。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日益强盛,公元前567年,莱子国被齐国所灭,山东半岛全部正式划入到齐国的国土之内。


在这之后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半岛见证了田氏代姜的***,见证了邹忌变法在齐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见证了五国伐齐时齐国的命悬一线,当然也最终见证了秦国一统天下之前齐国的最后坚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全国设三十六郡。在原属齐地设齐郡和琅琊郡,而后又另在半岛地区增设胶东郡。自此,山东半岛正式成为了封建大一统国家的一部分


秦亡后,公元202年,西汉建立,西汉初统治者在汉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在山东半岛地区置胶东国,后因为胶东王参与七国之乱,废国立郡和东莱郡。此后汉朝又先后两次复置胶东国,而后又先后废除。

东汉时在此设东莱郡。

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背靠泰山黄河,濒临黄海渤海,自古以来就是农桑发达、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区。山东半岛又简称为齐地,顾名思义,齐国是山东半岛地区最早建立的地方***。

公元前11世纪,山东人姜尚辅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姜尚因功勋卓著,被周武王封为太师,尊称为“师尚父”。周初分封诸侯,姜尚以元勋重臣,被封于齐地,史称齐太公。

齐太公到了封国,建都营丘,开始立即着手建设。他首先修明政治,适应齐地的风俗习惯,简化民间礼仪,沟通工商之业,发展鱼盐生产,远近的百姓纷纷前来归附于齐,齐国发展成为当时的一流诸侯国。后来周成王年幼即位,王室管叔蔡叔作乱,淮夷反叛周朝,于是朝廷派召康公授命齐太公,说:“东边到海滨,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五等诸侯,***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 齐国从此取得周天子授予的征伐大权,俨然成为东方诸侯的领袖。

到了春秋时期,齐桓公重用贤相管仲,与鲍叔牙、隰朋、高傒一起整顿齐国的政治。实行以五家为基层单位的军制,确立铸造货币、***煮盐等税收制度,收入用来救济贫困百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齐桓公注重发现人才,起用、优待贤能之士,齐国人对他都很拥护。

齐桓公提倡“尊王攘夷”,拥戴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在他执掌齐国国政期间,先后“兵车三会,乘车六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以外交和军事手段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派宰孔将祭祀过文王武王的祭肉、朱的弓箭和大车赏赐给齐桓公,正式任命他为“侯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

此后的三百多年,齐国的历代君主励精图治,不断开发山东半岛地区,使这一片沃土成为当时中国境内最安定繁荣的国度。姜氏齐国后来被田氏齐国取代,公元前221年,田齐被秦国灭亡,山东半岛随之纳入大一统秦朝的版图。

山东的历史名人你知道哪些?

最著名的应该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1][2],子姓,[3]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4]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然后还有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刘墉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还有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当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给山东留下的历史文化名人不止这些,他们都是历史上一笔浓墨重彩的巨大财富。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乃孔孟之乡,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名人,层出不穷。

一,舜(前2277至前2178)姓姚,名重华,上古部落首一,领列入“五帝”之内,奉为华夏至圣。

二,孔丘(前544至前478)名丘,字仲尼。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创造了私人讲学的丿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首。

三,孙武(前545至前470),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补尊称为“兵圣”,所著《孙子兵法》,被誉“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诸葛亮(181至234),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谥号为忠武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古名言。

五,孟子(前372至前289)名轲,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尊称为.亚圣。

六,王羲之(303至361)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书圣”之称。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代表作有《兰陵集序》,《黄庭经》等,《兰陵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七,戚继光(1528至1588),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八,房玄龄(579至648),唐朝著名的谋士,有“房谋杜断”之誉。

齐鲁大地自古出名人,随便看几个吓你一跳。

庆父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后世喜欢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庆父”。一个人成为一个代名词,想不出名都难啊!庆父也可以算山东名人代表之一了。

庆父“姬”姓,名庆父,字仲孙;鲁恒公姬允的二儿子,鲁庄公姬同的弟弟,鲁庄三桓孟孙氏之祖。

庆父生性专横残暴,一直蓄谋夺取鲁国国君之位。为了达到目的,他先与其嫂 ——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又收买三弟叔牙。企图在鲁庄公死后立自己为国君,但被四弟季友破坏***,未能得逞。

但是公子般继位不到两个月就被庆父害死,一年后又杀死自己立的闵公。庆父无法无天,横行无忌,在鲁国无休止的制造内乱,给鲁国局势造成严重的混乱。鲁国百姓对庆父恨之入骨,以之齐国大臣仲孙湫从鲁国吊唁回去后对齐桓公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终于在鲁国民众洪水般的反对声中,庆父害怕了,逃跑到国。鲁僖公继位后要求莒国送回庆父,庆父害怕***了。

庆父想当国君其实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折手断。只知道国君的权势,而不知道国君的责任。鲁国也正是由于庆父和他子孙三桓的祸乱才加速了灭亡。

孙之獬

这个人看名字有些觉得陌生,好像不出名;但他干了件出名的大事。

齐鲁大地,千年底蕴,在这片沃土上,诞生了无数文才武烈。数代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笔绚丽的篇章。

下面我来盘点一下山东的历史名人。@梁城月

1、孔子:曲阜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又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如今孔子学院以开遍世界各地,儒学文化名震海内外。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孟子:邹城人,儒家学派稳坐第二把交椅的大人物。

战国时期的文学明星,创作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后人并称“四书”。

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称其为“亚圣”。

3、墨子:滕州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

今天,用心把我们山东的顶级历史名人展示一下,致敬先人。

帝王:舜。

思想家:孔子、墨子。

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

文学家:李清照、罗贯中、蒲松龄。

农学家:贾思勰。

医学家:扁鹊。

工程师:鲁班。

画家:张择端。

军事家:孙膑、吴起。

古代的“山东”和今天的山东省一样吗?

今日的山东,并非自古所指的“山东”。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势总体来说是以中原地带的诸侯国征伐为主线。当然,他们最后演变成了六大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此六国大体分布在崤山以东,而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却单独的存在于崤山以西,独占关中800里秦川之地。所以,此时的山东在后来统一六国的秦朝眼中指的就是崤山或者华山以东的国家。

当然历史是不断前进的,而山东所指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它的变化趋势是在不断地缩小和东移。盛唐时期,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到了唐末至五代,史册中或有将山东一词单独给了齐鲁之地,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省。宋朝时,皇帝***取以天下土地形势,俾之分路而治的做法,遂将天下分为15路,“路”即是现在的省。

今日的山东地区被分为了京东路和河北路。京师汴梁以东为京东路,治所设在青州,管辖兖、徐、曹、青、郓、密、齐、济、沂、登、莱、单、濮、潍、淄15个州,下辖共81个县,范围包括今山东全部和河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

到了北宋末年,女***南下占领黄河南北地带建立金朝后,他们的行政区仍然沿用了宋朝“路”的旧制,但是却将京东路改为了山东,并将其分为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山东东路治府在益都(中国旧县名,今山东省青州市旧称。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山东半岛西部偏北,属地级潍坊市代管),山东西路在如今的东平县。从此,山东开始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

明朝建立后,废除旧制,在全国设立十三个布政使司,山东即是其中之一。到了清朝,又被称为山东省,并以济南为省会。民国称山东省,仍以济南为省会,一直沿用至今。当然,古人的造词能力是十分丰富的。***如你看到山东和山左,那么你就可以将它们理解为一个词意。因为古人以左为东,所以古时的山东又被雅称为“山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论山东高校的古典舞教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muyr.com/post/124333.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