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是一首杰出的古代什么诗?
:暮春时节,长安城内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寒食》是唐诗人韩翃在寒食节时写的,是一首描写寒食节的上佳之作,作者也因这首诗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
这首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七绝近体诗。本诗平起平收,押a韵。
这首诗写的内容是草长莺飞,花木繁盛的阳春时节,人们过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火冷食,而皇宫夜晚却上演着以蜡烛作赏赐,传给五侯。诗人不动声色地暗讽,***干着越俗的行为。揭露唐统治者,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不公平的礼制。
《寒食》一诗以汉喻唐,描写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讽刺了什么?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宦官得宠专权的***现象。
原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解析:
“寒食”是指节名,指“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荆楚岁时记》)。后来,又将节期缩成一天。不过,寒食虽禁火,但对宠臣,皇上可于当日晚上“赐火”,以示恩泽,这在当时被视作是一种殊荣。很显然,诗人正是以此为视点而来运笔落墨的。诗中的“汉宫”暗射“唐宫”,“传蜡烛”就是“赐火”。“五侯”一词。据《后汉书-宦者列传-单超传》载,东汉恒帝时,宦者单超等五人因谋诛外戚梁冀有功遂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当然,作者用“五侯”的典实,诚如清人吴乔的《围炉诗话》指出:“唐之亡国,由于宦者握兵,实(唐)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只‘五侯’字见意”,故此称此诗是“唐诗之通于《春秋》(春秋笔法)者也”。一句话,借助“寒食赐火”的细节,诗人蕴藉而巧妙的表达了对宦官特权地位的不满。
古诗里"斜"古读xia,小学课本已改成了读xie,你怎么看?
小学教材里统一读音 xie 是顺势而为,应是之举,大众化教育的需要。在知道了规定,大多数学习者读 xie
可以。有兴趣者,学者,诗人,爱好者是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应用,他们有见地,有能力选择,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小学教育是规范,是基础,要执行新规,好。这有利于汉语教育在全世界的学习和普及。汉语拼音的韵律实践,已经出现在媒体,播音,节目和诗词爱好者的应用中。汉语发展,进步,走向世界,中华复兴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
古诗是押韵的,但古今音有所变化在韵脚的字读音会不同,在吟诵时为保持韵律,会把韵脚字的韵读成一样,注意只是"韵"。斜古代读不读xia可不一定,但为了把韵读出来把e改为a,如果斜不在押韵的位置,就不须要改。押韵对于古诗太重要了,古人说"用韵如用兵",叶嘉莹先生也说“韵是一首诗的性格"。所以,读古诗时一定要把“韵"读回来。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古诗词里的“斜”并不都是读xia,也有很多读xie的。比如下面的诗词句中都读xie: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紫霞烟翠盖,斜月照绮窗。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斜光动流睇,此意难自持。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当然古诗中在古代读xia的也不少,比如下面这些:
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