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曹操割发代首,恰恰体现了卓越的魅力和领导才能?
历史记载,的确有曹操割发代首的事情。在一次征伐行军过程中,曹操下令,严禁践踏百姓的庄稼,违者斩首示众。可是,就是在行军时,突然飞来一只飞鸟,曹操的坐骑受到惊吓,跑到庄稼地里,踩坏了庄稼。
等马镇静以后,曹操喊来军法官员,问践踏百姓庄稼该当何罪,军法官员回答,按律应该斩首。这时曹操请军法官员按照军法将自己正法。军法官员很为难,认为曹操身为丞相,而且是统领军队的首领,不应该斩首。这时曹操拔出佩剑,一把将自己的头发割掉,以代替斩首刑罚。三军因此肃然,无不惊駭,军纪严整。
古人认为,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得随意伤害,所以对头发看的非常重。所以,曹操割发代首相当于受到了刑罚,体现了曹操的人格魅力,法律面前***平等,任何人都不例外,没有特权。曹操在执行法律方面为下属做出了表率,为以后执行军纪做出了样子。下属会更加听从曹操的命令,执行军纪,在作战时听从军令,因此这个事情体现了曹操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曹操也是一位历史上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其一生注重以法治国治军,法律面前***平等。他在征讨张绣的途中,正是麦苗返青时,就下了一道军令:众军不得损坏麦苗,违者斩!在军令下达后,自己却因战马受惊践踏了麦苗,违犯了军令。曹操叫来执法官给自己治罪。执法官说刑不上大夫,更何况只是践踏了一点麦苗,岂能因此区区小事治丞相的罪而贻误国事呢!曹操说军令如山,做为主帅违犯更应按律治罪。拔剑欲自刎。众将劝阻,说既如此可用他物代替。古人讲究发肤受之父母,看的比命都重要,曹操就以发代首,割下一绺头发号令三军,众军肃然。此举既顾全了征讨大局又整肃了军纪,赢得了民心,可谓一举三得。
人无信凡事不行,何况曹操是号令三军的统帅呢?曹操割发代首体现了曹操言必行、行必果的在三军面前立信立威效果。和秦朝商秧变法立木而信有异曲同工的政治手法,成为千古美谈。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有名。
数十年前,我阅读过一本书《中国古代法家故事》,书中编有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当时把曹操列为法家人物,当时好像是批林批孔的年代,赞扬法家思想的。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头发,尤其对汉民族来说头发更为重要。古代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当时,割发是非常严重的处罚。
犯错误割发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叫做“髡刑”。曹操的马踩坏庄稼按规定斩首,考虑曹操身份,最后釆用了“割发代首”的处罚。这个故事是赞扬曹操以身作则,执法严格。读者要问:如果别人的马踩坏庄稼怎么办?踩坏庄稼斩首是不是量刑过重?再者,也应该分清踩坏庄稼的原因,是故意人为的,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像曹操的马匹踩坏庄稼是由于受外界影响所致。
肤发受之于父母,古代人对肤发特别重视和爱惜。人生老病死,不会在身体上作手术,终生不剪头发。但头发比性命重要吗?显然不可能。。。曹操在征张绣时,时此春季,麦苗莜莜,大军所到之处难勉践踏麦苗,粮食是百姓的命脉,也是军队粮草的保障。天灾人祸的战争年代,粮食显得极其珍贵,曹操下令全军将士,有肆意践踏麦苗者,一律斩首。全军将士无敢犯者,也得到了沿途百姓拥护。但在途中曹操的马受到了惊吓,狂奔践踏了不少麦苗。曹操控制住马,叫来执法官处理,说我曹操违反军令,理应斩首,来吧。曹操做为军事统帅,将士们的主公,谁敢按军法处置,杀谁也不敢杀曹操呀。但令出必行,总得给将士们一个交待吧,曹操拨剑欲自刎,被随从夺下,曹操令参谋团计议,有人建议,法不责长(曹操是军队指挥),头发是人体最尊贵的东西,让曹操割下一把头发,以发代首,号令全军。曹操以身作者,维护了军令的尊严。但只是***像,曹操多狡黠,自己控制不住有责任,至少处理当事者马吧,但曹操的”绝影“是当世名驹,斩首哪会舍得,只能自己受罪,***意自刎,践踏律令,糊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