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有人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叫好又叫座?
在看到各种艺术形式因为节奏缓慢,情节拖沓,技法冗余等等弊端渐渐走下坡路,不再吸引大批年轻人的时候,我总觉得电影、音乐和书籍才是艺术世界的终极发展方向,至少是现在。特别是电影,是所有艺术形式里集大成者:人物、情节、环境、音乐、镜头、道具应有尽有,配合无间,而且故事还可以感动人到不行。
但看完《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无疑颠覆了我的以上观点。各种艺术形式,只要创新得当,依然是符合当代艺术发展的要求的。从开篇如同《黑客帝国》的字幕竖向滚动,字幕中人影若隐若现将人物逐渐引出的技法,到舞台上通过投影营造大雨、闪电等景致拱托剧情,舞美设计终于不再是只追求豪华、美观和好看了。
其中有2个镜头至今留在脑海里,一是在***追捕李侠过程中那个定格镜头,带着红围巾的李侠在舞台的左后方,前面是一排灰色衣服的***特务,大型立柱和横屏从近处慢慢移动散开,这分明是一个希区柯克变焦镜头!
另一个是李侠到达裁缝店,然后通过舞蹈回溯裁缝店刚才发生的***,为了营造紧张气氛,舞台的另一侧正上演在裁缝店门口与李侠分别的妻子雨夜坐在特务的黄包车上,这两幕同时上演简直紧张到窒息。这种艺术表现是现象级的,必须说从来没看到过,打开眼界。
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剧情介绍?
故事梗概:永不消逝的电波 (THE UNFAILING RADIO WAVE) 1939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
***中央为加强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派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来到上海,与党员女工何兰芬***扮夫妻,开展工作。在艰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间产生了爱情,后经领导批准结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侠不幸被日军逮捕。不久日军怀疑他是重庆***派员,将他释放出来。出狱后,***地下人员姚苇也误认如此,想拉李侠下水,为***工作。李侠深入虎穴,巧取敌人情报,并将敌人的谈判内幕在报上揭露出来。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地下电台,李侠奉命转移。恰在此时,两个紧急的重要情报必须要发出去。李侠承担了任务。他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让妻子带儿子先行转移。当他发完电报,已被敌人包围。他镇静地向延安发出了最后的告别信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典舞永不消失的电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典舞永不消失的电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