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舞种详细讲解?
中国古典舞又可分为汉族古典舞和少数民族古典舞。其中汉族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我国丰富的文史资料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
古典舞眼妆详细教程?
您好,古典舞眼妆是一种非常典雅的妆容,让人看起来非常优雅大气。下面是古典舞眼妆的详细教程:
材料:
2.黑色或咖啡色眼线笔
3.睫毛膏
4.眉笔或眉粉
5.遮瑕膏或粉底
6.化妆刷和棉签
步骤:
1.准备好眼部遮瑕膏或粉底,将其涂在眼皮上,让眼部肌肤看起来更加均匀。
舞蹈术语,前擦脚,旁擦,后擦,直立的详细说明?
前擦脚:叫做前擦地。
双手付吧干,面对把杆,脚步呈芭蕾一位,就是脚后跟贴脚后跟,脚尖分别转向180度外的两侧,两脚掌紧贴地面,踩实扒紧地面。身体保持直立,后背前挺,脖子往上拔,肩膀下沉,吐气放松,不能憋气。在这样的基础上,前擦地:脚后跟带动脚掌向前方擦出去,脚尖留到最后。旁擦地:脚尖向旁边擦出,脚后跟留到最后抬起,绷脚背。后擦和前擦是一个方法,用脚后跟带动,只是方向变为向后。
请问,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是什么,以及形成来源,最好原创,详细点?
藏族民间舞蹈共同动律特点: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有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手臂动作:甩水袖时注意大臂发力, 将水袖完全甩至空中再缓缓落下 ,要让水袖在空中滞留一会 。
基本体态:膝盖松弛,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身躯微前倾,曲背;扣胯;五指自然并拢;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基本动作特点。
藏舞常用的脚位:自然位、丁字步位。常用手位:双手在胯旁或前后悠摆(踢踏舞)踢踏舞基本舞步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拾踏步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7、悠踢步。
藏族舞颤膝动作要领“颤膝”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律特征,也是藏族舞蹈的风格性标志.
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遗存、在民族交融中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使它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舞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作,在特定环境中,表现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与思想情感;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舞蹈有什么特色?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被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br>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形式。只是经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乐谱和舞姿失传,只剩下歌词,就成为现在所见到的一部诗集。<br>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二南(周南、召南)、邶、鄘、衛、王(指东周王畿)、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地区的诗歌,合称十五国风,共160篇。“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全是贵族作品。“颂”分书刊号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大多是国君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诗经》的译本,为这些国家的人们所喜爱。<br>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被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二南(周南、召南)、邶、鄘、衛、王(指东周王畿)、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地区的诗歌,合称十五国风,共160篇。“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全是贵族作品。“颂”分书刊号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大多是国君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