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古典舞一般穿什么样的服?
学习古典舞要买两套练功服,颜色最好为黑色或深色,因为练舞的时候免不了在地上“摸爬滚打”,黑色耐脏而且可以“遮羞”哦。
不过裤子一定要紧身,你是初学者,老师随时都要看得到你的腿部动作,上衣宜为稍宽松一点的,因为古典舞有些动作幅度会比较大,不要让衣服约束了动作施展,不管是上衣还是下衣,一定要有弹性的。
儿童在古代如何称呼?
古代人称未满周岁的儿童为“襁褓”,2-3岁为“孩提”,童年儿童为“总角”、“垂髫”,男孩8岁为“龄年”、 10岁以下为“黄口” 10岁女孩为“髻年”。 1、襁褓 汉语词汇,qiǎng bǎo,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襁褓又称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幼儿时期· 孩提之童 ——《孟子·尽心》 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 《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 3、垂髫 是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古代人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6岁(女)――碧玉年华 15—20岁——舞象之年
古代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10:黄口。补充说明: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男)。
幼学:十岁(男)。
髻年:十岁(女)。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岁。
1、赤子:初生的婴儿。
2、襁褓:(音qiǎng bǎo),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4、龆龀:(音tiáo chèn)原意指儿童换齿之时,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 《欢儿戏》中写道:"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5、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6、黄口:泛指十岁以下的孩童。
7、幼学:十岁。
8、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古代状元服饰上是什么图案?有什么含义?
历代唯有明朝以后的状元服才有补子纹样,一般惯按品级使用胸背绣样。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刺兽,以显威猛。(见《明会典》)
关于状元服分有朝服及常服两种。黄榜张贴之日,会于长安门外鼓乐奏闻举子生员,并以顺天府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次日于礼部赐宴并结束后前往鸿胪寺学习礼仪,至第三日才会赐状元朝服冠带与进士宝钞,及上表谢恩一事。到此为止,常服不在此列。(见《明状元图考》)
赐服(谢恩日)所赐状元朝服,制式与官员朝服近同,但皆为绯色,只是此时状元品级未定,所以不会有补子纹样的出现。
(注:原文部分“状元冠服,朝冠、二梁。朝服、绯罗为之。”)
至第四日于国子监孔庙拜先师行‘释菜礼’时,常服才会赐下,也才会定下状元的品级。因为状元大多会先入翰林院做修撰,所以默认是六品文职,因此使用的大多都是鹭鸶补,如图。
六品官员是正官之始,余下七八九品多有杂官。而鹭鸶古称丝禽体态优雅寓意吉祥,更难得的是飞行时天然有序。所以使用鹭鸶只是为了告诫这些六品官员,一不可殿前失仪,二则借喻百官班次。(注:见《禽经》“寀寮雍雍,鸿仪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