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的由来?
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潮阳英歌舞这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民间舞蹈艺术之花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醇厚的泥土风味,扬名海内外。
展开全部
“英歌舞”由来的三种说法: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
“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
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
扩展资料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广泛、也是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一种广场舞蹈,极具阳刚之美,表现风格质朴、刚健,从节奏的张力中带给人们的审美满足,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以说是潮汕民间舞之王。每逢重大节庆,如没有英歌舞的参与来营造气氛,那是不可想象的!
潮州古称?
潮州别称凤城,据史料所载,最晚始于南宋时期。潮州别名为凤城的原因:因凤凰山得名。凤凰山位于潮州城区之北约40公里的凤凰镇,是畲族发源地,主峰凤鸟髻海拔14***.8米,是潮汕地区第一高峰,素有“潮汕屋脊”之称。传说很久很久之前,曾有凤凰落于此山,故而得名。总之,潮州别称凤城,是因为城北的那座凤凰山。
潮汕地区,古时又称潮州,是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汉族民系。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大陆海岸线与北回归线交汇处,北靠莲花山脉,南临南海,西至海丰县,东至饶平县,与台湾对望。
潮汕包括了揭阳,潮州,汕头等地区,古代设置潮州府,归潮州府管辖。
潮汕古代属于哪里?
潮汕地区历史上属于广东省。
潮汕地区,位于韩江三角洲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
潮汕地区,春季从冬到夏的过渡季气温和降水均逐渐增高和增多,雨季一般开始于4月份。夏季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雨水。同时,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潮汕地区开始进入旱季。 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强度已大为减弱,所以这里冬季比较温暖,极少出现0℃以下的严寒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