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的背景和意义?
蒙古舞的背景知识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鹰)舞、熊舞、狮子舞、鹿舞等。这些舞蹈作为独立的形式,大都失传,但在萨满舞中仍有反映。蒙古舞蹈一般分为:一是盅碗舞;二是筷子舞;三是安代舞;四是查玛;五是科尔沁“博”舞等等。
蒙古舞的意义所在
蒙古族舞蹈本身具有深厚的宗教意蕴,正是蒙古族人民心灵深处那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折射和独白,而这种意蕴由于蒙古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使得许多与宗教有关的蒙古族舞蹈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渐渐淡化为民间舞蹈。女性舞蹈欢快优美;男性舞蹈则彪悍刚劲,并以抖肩、揉臂各种马步呈现其特色,充分表现了马背民族的雄姿。其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可用:天之骄子”一词予以概括,它包含着民族性格的豪放与自信,展示着动态形象的古拙与朴质。这种精神在今日的蒙古草原、蒙古人民、蒙古舞蹈中依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古代蒙古战歌,有哪位有,哎,这么久了,文献都找不到了,有也是瞎编?
蒙古族远古民歌——《札木合的战歌》
这首歌出出于《蒙古秘史》第三卷106节。羽翼未丰的贴木真遭到三姓篾儿乞部的袭击,夫人孛儿贴被掳走。贴木真请求义父王罕和札木合安答联合出兵,向三姓篾儿乞复仇,救回孛儿贴夫人。札木合和王罕各自同意出两万骑兵,分别人左右翼帮助贴木真进攻三姓篾儿乞。就是在这时,《蒙古秘史》作者通过这首歌表达了札木合信守诺言,与三姓篾乞决一死战的决心。歌词汉译如下:
我祭了远处飘飘的大囊
我擂响黑牦牛皮幔的战鼓,
我骑上黑色的快马,
我穿上铁硬的铠甲,
我拿起钢做的长枪,
我扣好山桃皮裹的利箭,
与合阿惕——篾儿乞惕,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
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舞蹈与美酒有不解之缘。在民间,几乎有酒必有歌舞相伴,有歌舞也必有美酒助兴。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
盅碗舞特点:
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
民族舞和古典舞的区别?
民族舞由于舞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的需要对器械有较强的控制力(如蒙古舞的顶碗),有的需要较好地把握身体姿态(如傣族舞的“三道弯”)。
2、模式化程度不同
古典舞的成型时间较短,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随着新的思想不断地涌入,它的可变性很大。
民族舞历史悠久,各民族的舞蹈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是模式化程度很高。
3、舞蹈演员表现的感情基调不同
古典舞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更多的情绪的变化,有喜、有悲,处理感情要更加细腻。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要相当地到位。
民族舞的整体感情基调是高昂的、活泼的、奔放的,充满喜气,不带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