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国都有什么乐器和歌曲?
楚国的乐器,主要源自中原华夏文化,也吸收了南方各少数文化的精华,故八音齐全,品种繁多。源自华夏文化的楚乐器,可以编钟、编磬为代表,这些乐器规模大,制作精,且音域广,音律准,堪称我国先秦宫廷和贵族乐器的典范。具有南方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的楚乐器,可以錞于为代表,它们是楚地平民百姓和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乐器。一、楚国乐器:八音齐全
中国古代根据乐器质地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统称为八音。楚乐器源自中原华夏文化,也吸收了南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故品种繁多,八音齐全,堪称集先秦金石之音的大成,开后世管弦丝竹之乐的先河。
●金类乐器:即铜质乐器。八音之中以金为首,金类乐器中以钟最多。楚国金类乐器除钟外,还有鎛、钲、铎、錞于、铃等。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音域宽,音律准,代表了先秦音乐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还有一个,篪(读“池”)。一类横吹边棱振动发声民族管乐器。古时常用“埙篪相和”表示兄弟和睦。湖南曾侯乙墓曾出土过雌雄一对篪,因在战国时期为楚地便曰楚篪。证明从那时起已经有篪这个乐器了。关于篪的信息就不要看网上的解释了,都不准确。有感兴趣的私聊为您解答。强调:篪是一类乐器而非一种乐器。
古代的楚国公主是谁?
楚国大长公主(1042年6月21日—1043年9月23日),名不详,宋仁宗赵祯第五女,生母冯贤妃。
庆历三年八月壬子(1043年9月23日)去世,宋仁宗辍朝二日,并追封女儿为郓国公主。
庆历四年四月癸卯(1044年5月11日),安葬于庄懿太后(即李宸妃)的陵域内。
嘉祐四年十二月乙丑(1060年1月10日),改追封为魏国公主。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追封吴国长公主。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改封楚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庄禧大长帝姬。
楚国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女,母不详。公主始封寿春公主。公主下嫁吴澄江。唐玄宗为太上皇时居西宫,只有公主可以入内侍奉父皇。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请为道士。德宗下诏许可,赐名上善。贞元元年(785年),与卫国公主、晋国公主、宋国公主、齐国公主、宿国公主、萧国公主、邓国公主、纪国公主和郜国公主等九公主同时徙封。
古代楚国人的丧葬习俗?
楚国丧葬习俗可以追溯到楚国巫术文化和楚国人对鬼神的笃信,如《吕氏春秋》里说的:“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祀”。楚国墓坑形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多数都有墓道,并伴有壁龛。同时,伴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铜器、陶器、漆木器等日用器皿多放置在头箱中镇墓兽放在边箱外,兵器和 车马器则放置在边箱内,丝麻制品放于棺内有的就穿在墓主人身上,珠宝金银器放置在头箱和棺内。墓室的建造也是非常讲究,在“事死如生”的要求下,墓室一般都会极力模仿死者生前的居室模样,所以楚国一般贵族墓葬都会用大量木炭填塞,然后用青泥膏夯土,以达到能做到的最大的密封性。 一些有特色的丧俗:
1、棺椁上的红色脚印楚人信巫,丧葬习俗中有逝者后人在棺椁上踩脚印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2、镇墓兽镇墓兽是用来驱恶鬼、辟妖邪,保护墓主人不受这些鬼怪打扰,形象是头插鹿角,吐长舌。一般会将其在头棺前放置。
3、尸体上的玉覆面覆面为葬玉。葬玉是指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作的玉器。古人认为,以玉殓葬,可保护尸身不腐,使魂魄复活再生。“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4、陪葬玉佩组玉佩组是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悬于身上的佩饰玉。其主体多以璜、牌形饰、管、珠等串联而成。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仍盛行饰以华丽的组玉佩,表现其高贵身份。
5、人殉楚国殉人主要是妻妾、亲信嬖宠和家内奴隶。女性殉人在楚国人殉中占较大比例。
6、"毁器"、“折兵”随葬器物、兵器,诸如剑、戈、矛和镞等被有意截断或折弯后而随葬于墓中。其寓意是将实用器明器化,以表明随葬的物品与实用器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