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真是***天子的意思吗?
是的,软禁、胁迫、控制,董卓、曹操都是这么干的,主要还是实力不够,那时候,正统理念,深入人心,别因为“造反”而成为众矢之的了。
先过渡一下,也让天下有个适应自己的过程,篡位,只是时间和实力的问题。
汉天子无兵、无粮、无钱、无地……就几个老臣和老婆,还不一定真心。
挟天子作用不大!
其实挟天子是不能令诸侯的,何进、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因此都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即使当年何进不召外兵,靠一己之力收拾十常侍,最多只是暂时消除了一个祸根,但董卓那些军阀根本就不会真心服从何进的,群雄割据的局面始终要来临。而且少帝长大了,何进要么放权还政;要么就要效仿曹操一样,与天子进行明争暗斗,一旦输了,就是梁冀的下场。而且还要防着某些人想取而代之你这个位置。
曹操统一北方,基本就是搞武力打的,根本就不是天子的作用。袁绍想做大将军,曹操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也只能让给他(虽然对于曹操来说是个虚名,但虚名也不是谁想要就要到的)。曹操自我感觉名正言顺,诸侯却未必如此认为,刘备打着讨汉贼的旗号发难,袁绍发动官渡之战,也是一句“奉衣带诏讨贼”,说白了都在利用天子来铲除敌人。
曹操却因为负担了一个天子,经常遭到天子“暗算”,以至于留下杀国舅董承、伏皇后的骂名,但如果曹操不这样做,对他是不利的,所以狭天子其实对曹操很不利。袁绍就因为觉得天子会左右自己的行动,感到不爽,所以才不这样做。袁绍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几乎将曹操打垮,哪会理会他身后的天子存在与否?
挟天子的唯一好处,大概就是获得授官权,吸引一些士人归附,但真正的士人,其实与曹操不是一条心的(比如说孔融、杨彪)。那些华歆、王朗、刘勋之流,只不过想在大树底下好乘凉,才归附天子的(实则是归附曹操),连崔琰这类清高之士,也会曹操立谁当世子而操心,哪会计较天子的权威?不过对诸侯来说,显然是没用的,刘备自领荆州牧,孙权做徐州牧,不但如此,他们还任命他们的部下做某某太守,当某某将军,曹操也奈何不了,只能在战场上见输赢。
他们还会利用曹操杀皇后、封公称王,为自己捞好处。比方说刘备自个也当了个汉中王(曹操开了先例),虽说联名上表,但是一来都是刘备自己的人上的,二来那封表有没有上到天子跟前,那就不好说了,反正都当天子是工具。刘备所忠于的是由他当家作主的汉皇朝,不是汉献帝那个汉皇朝。一旦曹丕篡了位,刘备马上给自己做皇帝找到口实,说献帝被害死,自个做皇帝。
如果真有一天,蜀汉收复中原,还与旧都,献帝还没死,那岂不有两个皇帝了吗?那怎么办?那献帝也该随着东汉帝国一块陪葬了,刘备或者刘备的后代再做一回“光武中兴”。其实那时的人几乎都心知肚明东汉皇朝已经名存实亡了,不过都自欺欺人,以此而扩充实力,打击对手。
所以,挟天子作用不大。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挟持、裹挟,本义:***天子号令天下诸侯。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挟天子”天子就是个傀儡。相当于就是个玩具。
喜欢读三国的人或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汉末年,汉王朝衰败,群雄并起,东汉天子流落民间,饮食起居竟然形同乞丐。曹操有一定实力的时候,将汉献帝接了回来。汉献帝也没有想到,在这混乱的年头居然还会有人记得他。君臣相见,感慨万千。并马上任命曹操为大将军,曹操的权力一下子合法化了。曹操扶持汉献帝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征战四方,最终平定中原,统一了北方。
其实这句话最开始,却是袁绍手下谋臣沮授跟袁绍说的:
“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讬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鄴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大意就是:您家祖辈都侍奉天子,大家都知道您忠义之后。如今朝廷宗庙毁坏至此,也没人给天子保驾护航、体恤百姓。您不如去把天子接过来,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养士卒去讨伐不听话的,谁能不从!”
曹操他的口号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侍奉天子,号令诸侯。其实这两句话执行起来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拿天子当傀儡。
不过面子上的区别还是有的:挟天子,天子是个傀儡。奉天子,天子还有点脸面。
说到底就是“权力的游戏”
曹操掌权后为何还要挟持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做傀儡?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身边也没见有诸侯主动来降。当时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自古朝代更迭,能者居之,谁还会在乎一个过气的汉献帝。曹操以汉朝丞相身份,南下找过东吴。当时周瑜跟孙权说了句很有名的名言:所谓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人家一句话就把曹操的羊皮给拔了。
挟天子就是***天子,不管天子愿意不愿意,利用他的名义,实现自己(曹操)的企图。曹操一生都是这样,利用天子的名义才能号召天下,压制消灭敌人,包括刘备,孙权。
后来的司马懿还是拿起了这个法宝消灭了曹爽,不过那又叫挟太后以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