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应不应该放开社会艺术类培训?
先介绍情况,坐标西安,大学毕业后自己做了5年钢琴培训班。5岁起学习钢琴,由于自身原因与老师水平,小学毕业停止,高2又捡起来学,考入综合类大学艺术系。开毕业音乐会。以上介绍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我学琴的经历。
从事钢琴教育5年,交过的学生几百人,从4岁启蒙到成人。这几年我也对我所在的城市与一些我去过的城市做了些调研,我认为艺术类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普遍乐器类教学都是一对一教学,乐器又是一门技能,教学水准受教师的水平限制
大,而大多数培训机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2,由上可知教学机构受资金影响,教学硬件普遍较差。
3,艺术培训机构大多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模式多为聘用教师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艺术没有过多的实践,大部分为参加考级与比赛。
一切都要为学科类让路,即是个人前途,也相关国家前途。艺术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电视上的小鲜肉还是潘子,历史上从君至民玩物丧国的例子比比皆是。体育类更是抬高得荒唐,如国足,令人发指。即便明星如林的巴西,一样因价值导向错误使科技滞后,把国家经济搞的每况日下。所以,国家要富强,个人要展现对社会的价值,正路首先是发展科技。
就象书法进课堂一样 学校有那么多书法能力强的老师吗 能从理论到书写实践达到专业水准吗 这一国粹文化还不是叫了几十年的空口号 必须开动社会力量 才能将这一民族瑰宝永远传承下去 发扬光大 至于社会师资能力 自有社会去淘汰与认可 群众的眼是雪亮的 报名交费会考量好的 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书法等艺术项目是一种社会文化 社会生活类知识 并非局限于学校专利专属的文化 否则 就是笑话
社会艺术类培训还是非常有必要,专业人做专业事。艺术训练最可怕的是形成范式,一但成为范式、标准答案、模板,那么何谈成为艺术创作力和最难能可贵的原创精神?如果学校组织美术培训,再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艺术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式就歪掉了。
教授艺术的人,制定艺术培养方向的人首先需要很高的艺术审美素养和艺术活动能力,目前让中小学美术老师来把握这个事恐怕很难。在北上广大城市重点校的美术教育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毕竟有能力招上来央美、清美硕士,海外著名艺术院校的留学硕士,可这不具备普遍性。如果把教点儿童画、简笔画、素描基础当成美术素质教育,那很可怕。
而音乐方面,孩子和家长可以从社会音乐培训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具体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古筝、杨琴、二胡等等,在学校除非高昂的国际学校,一般中小学无法满足,而且这些乐器要想学精需要投入很大精力,这不是学校的音乐老师能满足。
但我觉得学校的艺术素质培养可以从艺术的审美、艺术史、艺术欣赏、乐理知识、古典乐欣赏,加大力度这方面的引导和熏陶更可行。
首先,标题有误导。虽然现在在整顿培训行业,但是属于素质类培训的美术、音乐并不在整顿范围,不存在开放与否,国家已经对这个市场开放了很多年!
艺术类培训的结构理想应该是
【校内普及+校外提升】
作为素质教育,校内课程属于群艺范畴(群众艺术,专业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例如:音乐课合唱、美术课基础绘画等。学校目前教育师资和条件是足够满足的。
校外提升属于个人提升部分,根据个别孩子特长和家长诉求进行音乐(器乐、舞蹈等)美术(国画、西画或书法等)的专业学习,这个时候就是体现个体差异了,家长以经济情况选择不同的老师,艺术在家长和市场的支持下也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很好的良性发展。
这里讨论几句关于艺术教培的萎良不整,这个市场是无形的手,其实太过纠结¥9.9会不会被练手是没必要的,价值与价格总会有导向的。就算练手了对于有些家长也算有次机会看看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从古至今就是非普及教育,百年来都是师徒传承制一对一的,行业有很强的匠人精神。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于艺术学习都是过客,所以不用太担心不好的教培会有什么影响,作为群艺推广和基数广大的普通教培还是有存在的价值。
而作为想要认真学习,孩子也有这方面天赋的,相信家长的选择会非常慎重,这样的艺术传承不需要个个参与,艺术不同于学科类教育,没有考分,评价标准也是抽象和感性的。需要优质家长、有特长的学生和优秀老师三位一体,数量虽小却可以成为了艺术培训的[_a***_]力量。这个头部力量也和很多行业的概念顶级流量为头部不同,而是以较高的专业带动行业发展的头部力量。
所以艺术培训是,一个大的基座加一个优秀的头部力量就可以带动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