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行草先练楷书就如练芭蕾先跳广场舞,对吗?
这个比喻倒有点意思。楷书属于正书,那么芭蕾舞属于经典正舞。那么广场舞算是大众舞,其实两者都有一定的律动。
姿态不同,决定了情性的不同。
正楷属于稍稍动感,而行书形式则有散简旷然之味道。
练习楷书,端坐而情稳。稍有意乱心性,则有八法混乱。
行书翻飞跳跃,线条笔画都有呼应,有简易草符,任性不羁。可以比较正书需要的意宕。
行书源自魏晋期间王羲之已改汉魏的古意刻板。而动文人性情寓墨,故流便书体,使得韵姿,随心所欲,不以汉魏古法而束缚。心手相应。其笔法属于惊世的流动之潺潺韵感。
值此有了行书,有了街舞,汉代的隶书隶变也就似乎就是经典雅事的“芭蕾舞”
都是经过演变。汉字的书体亦乃如此。
时代赋予的变化,而今有了全民玩味书墨,一如全民跳广场舞。古时候属于达人士族,换言之都是有地位有钱人,世代为官者的爱好玩性情。
所以行书属于运动竞技的景致,不运笔而疾速或跌宕起伏,就不称行书的行云流水。
练字应该是先练楷书、再练行草,总不会先练走再练爬吧。芭蕾和广场舞不能相并而认,芭蕾舞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所以从小就要培养练习,广场舞不任什么时候都可以跳,不认男女老少都可以跳,至于跳出味道那也要好好练习才能跳好舞蹈!我认为练行草先练楷书这说法对,练芭蕾先跳广场舞这个就不对啦!
芭蕾舞首先肯定要练广场舞先啦,要从基础的方面练起来,正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所以呢,我们要先把最简单的学好嗯,再学那个难学一点的,这样子的话要一步一步的来,就很容易了,所以呢,是这样子的,就是你跳鬼步舞也是一样,都是要从最基础的基础,你都没打好,你怎么跳?后面难做的呢嗯,是吧?
练行草先练楷书,就如同练芭蕾先跳广场舞,对吗?
这问题是我想到了在驾校练车,应先练驾驶自行车,这两个车技术一样吗?很明白练开汽车,不用先练骑自行车。但都是在路上行驶的车,遇到十字路口红灯,都得停车。有相同之处。
练芭蕾先跳广场舞是我联想到,练跳远先练跳高,都是跳,一个是平行跳越,一个上下跳越,技巧要领,南辕北辙。但练弹跳是共同点。
上述啰嗦,想说明白一个书法练习的一个问题,每个书体都能独练,不是练行草先练楷书,不练楷书行草就练不好。但都是书法有内在联系。
楷书有揩书的笔法,行草有行草的技法。对书家来说五体全通后,能融会贯通对书法理解更深。
名家也是一两个书体名榜垂史,王羲之称书圣是今草让人青睐。
十七帖。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
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
在孙过庭书谱中,如何学习书法己有论断。
我看这话有一定道理!
如今的书法教育统统要求初学者从楷书练习起步,认为只有楷书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再逐步过渡到行书,乃至草书才是书法必经之路。这听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你不会走路,就去学习跑步,怎么可能呢?这样的论调延续了多少年不得而知,但我敢说,这其实是一种想当然的自欺欺人。
其实仅仅这一条足以证明学习草书必须先学楷书的论调是错误的。草书起源于西汉,而盛行于东汉,比钟繇的楷书体系早出现两百余年,楷书出现的时候,中国书法史上已经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草书书法家,史游,杜操,杜度、崔瑗等等,他们并不识楷书为何物,却写出华美流畅的章草书体,恰如没有跳过广场舞,直接登上芭蕾舞台,艳惊四座,光芒万丈!
我这么说,一定有人举手反对。没错,研究书法史的人也没人这样说过。我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楷书与草书有血缘关联,但各自独立长大成人,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因此,不能要求弟弟一定要走哥哥的人生之路,举个例子,歌唱家刘欢有个弟弟长得跟他很像,也会唱歌,但走过的人生经历完全不同,各自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光华。
钟繇创立楷书体系,最早的楷书就是这个样子
历史上能够同时掌握多种书体的人的确存在,王羲之父子,欧阳询,王铎等等,这些人是不是先练楷书,再学草书我不知道,但这个群体数量毕竟是少数。我的意思是,练习了楷书,再去练习草书能够终成草书大家的人不多!比如现在的田英章先生有个高徒荆霄鹏,他的的楷书算得上名满天下,但草书显然撒不开手脚,有人说是练习楷书用力过猛,我看有道理!
王铎的草书作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