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丑时”,叫“鸡鸣”呢?
谢谢邀请回答。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时间为凌晨1时至凌晨3时。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休息。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
古代中国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中国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制
子时 ( 23时至01时)丑时 ( 01时至03时)寅时 ( 03时至05时)卯时 ( 05时至07时)
辰时 ( 07时至09时)巳时 ( 09 时至11时)午时 ( 11时至13时)未时 ( 13时至15时)
问:为何把"丑时″,叫"鸡鸣″呢?
丑时就是叫鸡鸣!
古时的十二时辰人们都知道,可更次的时间有多少知道的?
十二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间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丑时是凌晨一点到之点。
更次是每个更次为一小时,共五个更次。晚上十点到十一点为初更天,十一点到十二点为二更天,半夜十二点到一点为三更天,凌晨一点到两点为四更天,两点到三点为五更天。
公鸡有生物钟,一般每到天亮前要叫,天亮前叫三遍天就大亮,鸡叫头遍正是五更天,民间俗语就是"鸡叫五更″。
打五更的时候正是丑时正中的两点时候,鸡在打五更的时候也就是丑时正中的时候叫头遍,所以古人把丑时也叫鸡鸣。
过去听老人有谚语说"二十月出一更天″,就是说到农历每月二十的那天,月出时正打一更天,二十的月出时正是晚上十点钟,说明十点为初更是对的。
古时还有俗语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完全能对应这个时间,一更十点人还没睡觉。二更十一点人睡了,灶里火还没灭容易失火。三更半夜鬼放风。四更人睡的正香,做贼的是最好时机。五更丑时鸡就叫了。
"鸡鸣"不一定是鸡叫
鸡鸣 应该是指 丑时,也就是一到三点,名 鸡鸣,或者 荒鸡
酉鸡是17至19时,取的是鸡常与此时在窝旁打转之意。
时辰与动物相配,强调的是该时辰动物的活动旺盛,易于被人察觉。丑时配牛,因为牛长于此时食草,而人又要起夜喂草,故牛即活动旺盛,又易被人发觉。鸡鸣的说法并不是与时辰的配合,而只是一种对现象的观察。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有人解释这里的'鸡鸣'为'鸡叫';有的不加解释,那意思是这个'鸡鸣'就是一般的鸡叫,用不着再解释。这是不对的。'女曰鸡鸣',如果真的是鸡叫,人已经听得到了,就用不着'子兴视夜'爬起来撩窗帘看星星了。这个'鸡鸣'并不是真的鸡叫。
《孔雀东南飞》中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也不是真的鸡叫,而是古代计时法中的一个时段。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朱熹《诗集传》:'昧,晦;旦,明也。昧旦,天欲旦、晦明未辨之际也。'《传疏》:'昧旦后于鸡鸣时。'昧旦又叫昧爽,是天将亮的时间。而平旦、平明是天亮的时间。古代,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见朝夕、旦暮、晨昏、昏旦并举的例子。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孔雀东南飞》:'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人定以后是夜半。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先后相继的两个时段。
地支计时名称十二时辰名称相当现在时间
子时夜半23时至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