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终身未嫁的女人,后来都怎样了?
身边还真没遇见过终身未嫁的女人。倒是有晚嫁的。
我的同学今年三十岁了,一次恋爱都没谈过,现在也没对象,长相身材都还不错,工作也可以,自己有车,在准备买房,有时间就去旅游,家里条件也不错,活的潇洒自由。
她也很渴望谈恋爱,只是之前很多不错的同学朋友追她,她不敢往前一步,现在那些人都结婚了。身边单身的人大都是小鲜肉,年龄不太合适。所以也没遇到合适的。
她说青春最好的几年没有下定决心去谈一次恋爱,觉得有点可惜,希望早日找到合适的那个人。
之前有个同事,她的老公在她两个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出轨了。离婚之后,她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一直努力工作,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保持身材,后来做了我们工厂的副厂长,现在都要四十岁了,也一直没再嫁。
万事都有一,人生中,有七灾八难,更有条件,和品质不同,加上机缘天定,有的事,不是人力可为,结婚又总么样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大夏千间,夜眠八尺。钱财千亿,不如平安身健。万事万物自有定数,死之之处无人知完。
这类人群里,大多是女强人,退休前有身份,有地位,而且自己也严于律己,勤恳工作,成绩突出。她们单身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忽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另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太优秀,一般的男人不能入眼,也没人敢介绍,只能敬而远之。就这样长期悬着,直到青春一去不复返,人老珠黄,也就顺其自然,单身成为定局了!
我了解两位单身女性,她们都曾是国家干部,退休后一直独居。在身体日渐衰退时,请了保姆,身边没什么亲人,有些亲戚都离得很远,直到去世后才有亲戚赶来料理后事。临终前很凄凉的。
因此,我不崇尚独身主义!世间男女都需要甜蜜的爱情,都向往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
一般人都会认为终身未嫁的女人会一生凄凉,且缺乏男人的保护。这种思维方式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是按照固有的想象来推想。而这种固有的想象又来源于千百年来的婚嫁传统,于是就认为是理所当然。
在人们的眼光中,一个女人嫁了就有了丈夫,有了依靠,有了自己的家。这在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的时代,无疑是一个有利于选择婚姻女性的现实。甚至在农耕时代,女性单就体力而言就难以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在中国古代普遍有男耕女织的分工。
而在当代,更多的女性走向了职场,不仰仗男人也能养活自己,这是女性独立的重要前提。
再说女人选择嫁人,不外乎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与信任,也确实希望有一个坚强有力肩膀可以让自己依靠。但是渐渐地,女人也发现家庭生活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美好温馨,而男人的肩膀也并不就一定能靠得住,甚至男人还在家里搞大男人主义,需要自己伺候。这种事多了,有些女人就选择了单身,终身不嫁。
终身不嫁看上去形单影只很可怜,但那只是外人的看法,那些单身的女人的自由自在自我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一个人能活得自由自在自我想想就知道有多么难,但是不嫁的女人首先具有了做到的条件,
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很多年,他性格开朗大方,不拘小节,是个很有魄力的人。
有一次,突然几天不说笑了,让人觉着他有点反常。当时感觉他可能遇到什么事了,后来,又想起来前几天参加一个很要好女同学的葬礼,难道说是为同学的去世而难过?
以前也曾听老李说过他们之间的过往,都是很纯洁的友谊。他们曾是师范学院的同学,那时的人都很质朴无华,纯洁善良,老李年轻时喜欢打篮球,饭票不够吃,这位女同学经常帮他洗衣服,给他饭票,对他关心备至。当然他也是心知肚明。后来老李找机会说了自己的情况,告诉她说,自己在乡下有未婚妻,谈三年了,准备师范毕业就结婚。这位女同学说: 知道,我们是同学,相互帮助,没有其它想法。一直到毕业始终保持这种纯洁的友谊。老李分配到郊区学校,接着,结婚生子。女同学分配到市内学校,联系渐渐少了。
老李说: 这位女同学,一直没结婚。她家里也给她介绍了很多对象,都没有成功。后来就放弃了找对象,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是她带的最后一届学生,明年高考结束,她正好退休,没想到在班里正上着课,却一下子倒在讲台上,太让人心疼了。能看出老李是真心难过。接着老李又说:如果有个家,也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也能问问她吃药情况。真是可怜,葬礼冷冷清清,她单位领导安排人招呼的丧事,侄子侄女露了一下脸就走开了,连个哭声都没有,我们几个老同学难过的哭了一场,送她下地。
老李最后总结说: 人活一辈子到底图个啥?
是啊,让人悲凉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