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府抬轿的轿夫薪水多少钱?比官府衙役的工资高吗?
清朝官府里的轿夫其实就是衙役的一种,因为其职务没什么技术含量和特殊性,在衙役中的工资水平处于中等偏下。
清代衙门(以州、县为例)的衙役,包括基础的皂(皂隶)、快(马快、步快)、壮(民壮)、捕(捕快)四班,以及狱卒、门子、仵作、库丁、铺兵、仓夫、轿夫、伞扇夫、更夫、灯夫、伙夫等等,所以轿夫本身就是衙役中的一种。
仍然以清朝的州县的衙役为例,其工资通常每年为6两银子,轿夫的年薪通常会低于这个数字,甚至只有1、2两的样子。
从上面可以看到,包括轿夫在内的衙役们的薪水其实非常微薄,之所以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跻身公门,主要是因为可以有外快可以赚,衙役们根据所处的岗位不同,都会竭尽所能勒索百姓,作为自己的收入补贴。
在清朝的官府体制里,轿夫同样也属于衙役的一种,清朝的衙役包括捕快、皂隶、狱卒、轿夫、民壮等。
衙役的合法收入都不高,轿夫是最低一级的衙役
捕快等有实权的衙役,算是官府的高级衙役,这些人一年的合法收入最多不会超过12两白银。在一些普通县城,大部分的衙役一年的酬劳不会超过6两。
轿夫这种最低等级的衙役收入更低,每年的酬劳基本上不会超过3两白银。
以清朝的粮食价格来计算:1两白银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元,也就是说清朝给官府抬轿的轿夫,一年的收入不会超过一千元。
而且捕快等高级衙役一年的收入也就在两千元以内,可以看出这些人的收入有多低,估计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轿夫无法和捕快相比,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其实相比而言,捕快等高级衙役可以通过索贿来充实自己钱包,比如可以向当地的小商贩敲诈勒索钱财。
而且大家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个大户人家犯了罪,之后被迫入狱,其家人就会拿钱去打点一二,这也是衙门里的高级衙役的收入来源。
不过给官府抬轿的轿夫基本上没有索贿的资格,这些人的收入很难提高,只能等着衙门里的官员赏赐一些财物。
总得来说,如果当地的经济不错,像是轿夫这种低级衙役的收入还会有所增加,但是也不会太多,只能说勉强糊口。
抬轿的薪水不高,养家糊口,杂役而已,官员肯定比轿夫好多了,体内编制~在清朝其实可以***坐轿子,有钱人也可以坐,只是轿子的等级不同而已,在清朝轿子的使用等级是有严格规定的~在使用方面有了严格的等级要求,。一品、二品、中书门下三品官员的妻子、母亲,檐子可用金、铜来装饰,轿夫有8人;三品官员的妻子、母亲乘坐的檐子配轿夫6人。
四、五品官,檐子用白铜装饰,轿夫4人;六品以下,檐子用用漆画纹,轿夫4人。
八人以上抬的则称之为大轿,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轿子和其它事物一样,在使用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违规则要受罚。历代史书对此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记载。
轿夫,有官家的、大户家的,他们靠给官员、富户抬轿以求得生计,一般都是由最贫苦的农民和城市里最贫穷的人来做。官家的轿夫是各级官员上朝的必备,他是衙役的一种。
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这些人负责衙门的 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
如果从工资待遇来看,轿夫的工资是相当低的,因为他们就是纯靠体力吃饭的,而在那个年代靠体力吃饭工资不会太高,在清朝,一个轿夫的年薪应该在3-4两。
衙役的工资也不高,其基本年薪在3至12两之间,这个其中就包括轿夫,基本上每天就是挣个吃饭钱。
但是由于轿夫和衙役(除轿夫)的工作性质、接触的人不一样,工资之外的收入也会不一样。轿夫每天的工作就是抬着大老爷去上朝或者去办公,其接触不到其他的人,他的额外收入估计也就是哪天大老爷高兴赏点小钱。
而衙役就不一样了,他们经常外出去执行公务,只要派差,他们就能够赚到银子,当然这些银子都是黑心钱,勒索百姓钱财、别人求其办事送的贿赂钱、以及敲诈等等,这些收入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巨大的,这也是老百姓憎恨官员的原因之一。就如老百姓所传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上官府的衙役黑心收入也非常可观,所以一些混混流氓和地痞是最喜欢做这个营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