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写雨声的优美诗词,太喜欢听雨了?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最熟悉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了。
然而我最喜欢的一首则是韩愈的,诗如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愈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写雨的古诗很多,不乏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美篇名句,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等。
我尤喜爱杜甫的《春夜喜雨》,先欣赏这首五律名篇。
春夜喜雨
杜甫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这时的杜甫结束了流亡的生活,在成都草堂已定居两年。播种耕作,种菜养花,整日与农夫交往,与自然为伴,对时令节气,风云雨雪有很深深的情感,因而,当久旱之后天降春雨之时,满心欢喜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 《春夜喜雨》美作,让我们在阅读诗时,也回到千年前浣花溪畔茅草屋里那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
诗写春夜喜雨,满篇不见一个喜字,却充满喜意。整首诗以好雨开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风送雨,恰如其时,绵绵而下,润物无声的过程一气写下,诗人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诗的颈联描写夜雨景色,春天的夜晚,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到处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尾联是写雨后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鲜艳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们在斜风细雨里,穿过沾衣欲湿的油菜花,从山上下来,向石潭村走去。
不知是缘酒醉人还是春雨醉人,醉眼里的雨中江南,山色空朦,碧树迷离。孟春二月的细雨,撒向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的,是一份朦胧的妖娆,烟花飘绕,亦梦亦幻,似真似***,非月非花,潮湿的空气中有丝丝甜味,时而夹杂几股幽香,沁鼻沁心,叫人清爽旷达。
进了村口,谁家小院的墙头伸出几枝红杏,随风轻落几抹翩红,嫋嫋娜娜,美的飘然。
飘落的杏花随流水飘去,枝头上留下粉红的记忆。村子里,高高低低的青石板上,浸润着江南的温柔。春雨就像翩跹的舞者,携来如丝的缠绵,羁跘着我在没有丁香的雨巷里流连。在幽深的雨巷里的足音,是拖沓潮湿的慢板,引动我早已尘封的青湿的回忆。
四十年前的早春,我背着空空的行囊,坐着摆渡的木船,怯生生地跨过从没见过的浩浩长江,在陌生的江南小路上,在多雨的江南小路上,寻找我的生存梦想,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我躲进一户江南人家,热情的主人端来热茶,叫我脱了湿透了的鞋子,在“火桶”里烤火,那种温情的感觉,现在再也找不到了,那天的大雨,到了傍晚也没有停歇的意思,主人留我住宿,第二天早上留我吃过早饭才送我到村口。
今天,我也是站在飘雨的村口,虽然不是当年的村口,我已经不记得那一个村庄的名字了,只记得是泾县离茂林不远的一个小村子。在村口的高地上,向着四十年前到过的方向,极目远眺,望断江南,恍惚中萌生早已逝去的梦境,现实和梦境交融,青色无边,朦胧在如丝的缠绵中,仿佛似乌托邦的青纯,又恰似桃源的平静。风吹不尽,只有淡淡的迷乱摇曳着满山的绿影婆娑,触动着远处飘渺的村落,引来不曾有过的仙境般的梦幻。 嘀嘀嗒嗒的春雨滴尽天云的酝酿,敲打着茫茫苍苍的大地,就好像拍打着飘荡的薄沙般轻柔。江南带来杏花雨的惆怅,带来春雨的哀伤,带来恍如隔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