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历史之谜”,何时产生?何以流传千年?
以小脚为美在中国是有悠久的历史了,但妇女缠足得到普及,是五代时开始的。
据说,南唐李后主有一妃子叫窅娘,她以体态轻盈,能歌善舞而得宠幸。她天生一副小脚,可以在桌子上跳舞,于是李后主特定制一莲花台,让窅娘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李后主还作诗称赞,曰:“步步生莲花”。窅娘以小脚而受宠,于是宫内妃子纷纷仿效,都用布裹起小脚来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目丰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于是,天下女子都开始痛苦无比的缠足了。
至于为何能流传千年,我想应该与儒家在中国的主导地位确立后,“重男轻女”思想成为封建士大夫的共识有关。因为,在男人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和性工具,缠足现象的出现,主要目的还是要永久把妇女当作男人的附属品和玩物。
缠足从宫中传出后,上行下效,很快就被上层社会接受并推广开来。因为很符合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病态的审美观。视女人如玩物,把赏玩小脚当成时髦的癖好。就连我们尊敬的大文豪苏东坡也不顾工作繁忙专门抽出时间做一首《菩萨蛮》来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宋朝以后的文人更是把这种爱好发扬光大,写出了许多关于小脚的浪词艳句,例如“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摩”,“看凤头一对堪夸,新笋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并为小脚起了许多“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香艳的名字,甚至还专门制定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让人无不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叹服。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女性依附于男性,社会地位低下。缠足陋习开始形成社会习俗应是在北宋时期。
最初是源于士大夫在喜好女色的以小为美。例如,喜欢女人的纤纤玉指、杨柳细腰、樱桃小口等。后逐渐形成了喜好女人的小脚。
士大夫们认为,小脚女人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摇摇摆摆,惹人怜爱。在士大夫们变态的审美观念影响下,一些女人开始缠足以求得男人的喜欢。
缠足又由士大夫的府宅传到市民百姓之家,形成了迫害女性的陋习。以后的一千余年,中国都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一陋习也传续下来了。
清朝末年,一些维新人士曾提出要废止缠足,但没有实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法令废止剃发、缠足。
迂腐的思想观念也非一纸法令可以消除的。民国时期,中小城市和农村仍有一些父母给自己的女儿缠足。至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陋习才彻底消除。
古代妇女的“缠足”,是女人为了取悦男人,而不惜伤害自己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始于北宋,兴于南宋,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慢慢消失。
好好的脚为什么要经历“断骨伤筋”之痛,非要裹起来,这是由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古代的女人很多时候都是宅在深宅大院,足不出户,为了讨好自己的男人,在一众女人中脱颖而出,让自己时刻流露出姿态摇曳,弱不禁风的姿态,就有女人想到了将脚裹起来的办法。
裹起来的脚落地非常疼,不能迈大步,只能小碎步摇摇晃晃地走,虽然疼痛难忍,但是摇摇欲坠的效果能吸引男人的目光,还能勾起男人的原始保护欲,这让很多深陷后宅的女人纷纷效仿。
方绚的《香莲品藻》有句话:“丑妇幸足小邀旁人誉”
只要脚足够小,就算是容貌一般,身材也一般,也算是美人,如果长了双“天足”大脚,长得再好看也不好找婆家。
千年男尊女卑的历史,女子一直处在从属的地位,于是“缠足”的习惯也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建立了新中国,男女开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