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楷书非常不错了,为什么远远不如何绍基的有名?难道何绍基的名是虚名吗?
看了前面四个人的回答,虽简短,但皆一语中的,大约均是书界翘楚了。
我的体会是,真正的名人,必有其独到或独特处。
你是一只好头羊,混在羊群里,别人也看不到你。但如果你是一只骆驼,把你放在羊群里,谁都一眼认出你。
黄就是一只漂亮的羊,何则是一头不怎么漂亮的骆驼!
这个问题要客观看待,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看,而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候的问题。
明清时期是“馆阁体”“台阁体”盛行的时期,因为科举制度的客观要求,只要是文人,你想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的一个公务员,楷书是必须要写好的,否则你书读的再多,文章写的再好,再有才华也白搭。
楷书是所有读书人的童子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端庄、工整,即使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的小楷也都是非常精巧、端庄的。
郑板桥小楷
在这个基础之上,古人对书法的认识更多地是抒情达意,能写出新意,而不只是跟着古人的脚后跟走。这些书家希望能够在继承前贤的书法基础之上,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书体来。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自元的楷书虽然说写的很好,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很工整、很端庄、很有法度,但在当时书法圈里的高手来看,这样的字缺少新意、板滞、无法表现书家的逸趣,不利于书家的性情的表现,看多了之后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其实像黄自元这样能把楷书写的好的,明清时期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当时还是很知名的,但后来却很少有人提起,你像“台阁体”的顶级高手明代书法家沈度,现在学书法的很少去学他的。明中期的姜立纲,当时的日本人还不远万里来求他的字,把他的字高挂在国门之上,但现在一般学书法的都很少知道他。
明代姜立纲书法
当今的书法圈,因为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以及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思想,追求标新立异的效果,出来了很多的书法乱象。因此,很多普通大众对书法家的要求是“看你能不能写好楷书”,过去书法家的低配,成了现在的高配,不得不说真有点可笑。
现代很多练书法的人,过分强调抒情,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怎么能吸引人的眼球,怎么玩的潇洒怎么来。这些人倒是真的应该跟着黄自元好好练练楷书,楷书不过关,很多人的行草书点画形态质量不过关。
黄自元的楷书实际上非常一般,甚至有美术字的意趣。从师法临摹学习的角度看,并不适合初学者临摹学习。不过《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对于我们学习书法的结构,掌握书法的结构规律,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将黄自元和何绍基比较,何绍基的书法成就之高超,是黄自元不可能比拟的。何绍基的书法有开一代新书法风格的成就,如舒同的书法就取法有何绍基的影子。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何绍基诸体兼善,能够融古出新,自成一家。楷书源自颜真卿,然后遍阅百家,形成自家面目。黄自元的书法就要逊色许多。严格来说是不能和何绍基相提并论的。何绍基把抛弃了颜真卿的森严法度,融入了行书的笔意,而黄自元则相反,把欧阳询的楷书写死了写僵化了,写成了“馆阁体”。书法的形质以骨肉丰满为基本的审美原则之一,而黄自元的书法骨形外露,缺肉少血,而何绍基的书法则是筋骨血***丰,且丰而坚实。在书法内涵方面,黄自元也是远远不及何绍基的。何绍基精通金石书画诗词,学养深厚。
无所谓俗与雅,知识分子总爱附庸风雅。好的不说好,另类的才说好。
大家都说好的,他说俗显得有水平啊,要不怎么叫水平啊?
说白了出不出名跟好不好根本没啥关系,这个上没有真相,只有认知。附庸风雅的一群文人给了大众何绍基更会创作,更艺术,更走心这些所谓的认知而已,而大众相信权威,一起从众,也就跟着吹捧。
下面我们看看真相吧,黑色黄自元,***何绍基。一个正常人会认为那个字好呢?但是真相真的不重要。像***纸上这样所谓的创作,很多人都能,而关键是没人吹捧罢了。
而黄自元每天几个时辰的苦练才能写出如此的刚劲挺拔,这可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
在书法成就上,黄自元是小学生,何绍基是***!这就好比当今书坛,很多人推崇的田楷是小学生,而很多人骂为丑书的沈鹏是***,道理一样!
黄自元是馆阁体的代表,刻板工整,所有笔画皆如印刷术一样,形成固定格式,无论笔法、字法、章法皆程式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书法比田楷高一点点,最起码的是笔法上丰富一些!
艺术不是工艺,艺术是追求变化的,是追求境界的,也更追求思想,同时,注重艺术家的情感与技法高度融合!
而何绍基就不一样了!他的审美能力就不一样!我一直认为,学习书法,起步不一定要死练,提升审美能力与文化能力第一重要!你抱着二田的美术字练,练个一百年还是美术字,审美能力固化在那里,很可怕!如其这样,不如不练!
何绍基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我们随便找个何的作品看看,其艺术性、情感投入、个性、技法都高超绝妙!
西方艺术传统和远东艺术传统之间的本质差异何在?
远东这个名词是以美国为中心定义的地域概念,如果一定要进行比较并且以传统文化为分界的话,用东方艺术传统和西方艺术传统进行比较比较恰当一些。
以绘画为例。东西方艺术传统在早期阶段都是以实用绘画为主的线索,西方进入古罗马时代以后,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等等古典艺术形式纷纷式微。随着古罗马教会的兴起,古典的多神崇拜向单一神邸崇拜演变,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统一,以至于在文艺复兴之前主流艺术形式的发展史都是以宗教题材的表现为主。
而东方艺术传统形式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东南亚等等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没有经历宗教革命,宗教题材只是丰富的艺术形式中的一部分,并且形式丰富多样,与民间题材和各种宫廷题材又广泛融合。特别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实践和参与,造就了“文人”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东方艺术更浪漫,更多姿多彩。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随着希腊哲学的兴起,以数学为理想国的分析归纳法基础在西方思想领域落地生根,慢慢的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方***。从科学方法的角度思维,引领了西方思潮,艺术领域同样在这种思潮引领。于是西方艺术出现了更技术化的发展,结构主义、***盛行,同时注重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注重工具的发明创造。西方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科学技术的艺术实践。这种情况延续到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后期以照相机为代表的更多工具出现,随着东西方文化更多的交流和碰撞,西方艺术家开始思考浪漫主义的方向,并且仍然在缓慢发展。
所以从哲学本质上来说,东西方艺术的差异本质是哲学思想的差异。对浪漫主义的追求还是对***的追求形成了这种差异(借西方哲学语言表述)。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东方传统艺术则应该是“大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