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姑娘年轻时很多都高挑漂亮,为什么到中年很多就发福很严重?
这个问题之前我也是非常好奇,后来问的一个经常来往于俄罗斯的朋友得到的答案。起因是我去彼得堡出差,那个城市不大,但是给我的感觉非常有文艺气息,年轻人非常多,每每见到都会觉得非常高挑和漂亮,可是转到莫斯科,就会发现许多中老年人非常的臃肿,梨形身材尽显无疑。
我就问我那个朋友,他说没因为俄罗斯人爱吃高热量的食物和饮品,年轻的时候吸收的好,也爱运动,但是等到他们年纪大了,吸收和代谢的能力下降,然后你还是按照原来的饮食来吃,肯定会发胖,而且俄罗斯的蔬菜真的挺贵的,他们吃的比较少。
不过现在他们也比较注意这方面了,不会像以前那样,现在在俄罗斯大街上也是可以看到保养的很好的中老年人。
何止是俄罗斯姑娘?哪里的姑娘也不会永远年轻!
中国姑娘也是一样。中国的老大妈们,那些跳广场舞的主,你仔细看看,稍胖,中胖,大胖的比例还少吗?只是我们没有多注意,没有从审美和找对象的角度去多多观察而已吧。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洲,中老年女士,虽然肥胖者比较多,但不肥胖的例子也是大有人在的。
前苏联的著名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享年88岁。直到晚年,七老八十,也还是保持着特别好的身材。三十年代,美国的影星梦露,是世界级的“大众情人”,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有肥胖的形象?我们有的人,从小时候,就看那些“不着调”的西方故事连环画,那里面,画的形象往往都是外国大胖女人,所以,一直会影响到有些人成年后的判断。
其实,过去,外国生活好,导致胖子多,胖女人多。今天,我们的生活更好,所以,我们国人中的胖子和胖女人现在也不算少!通过锻炼,可以瘦身,这已经是共识。但我们不能过于苛刻,要“点到为止”,略胖更显美,这並不是坏事。
什么是美?这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的主流文化,始终认为,丰满一些,才是美!反之,瘦骨嶙峋,骨瘦如柴,还说成是“骨感美”。那是病态,怎么能说是美呢?在过去,一个人,到底美不美,首先要放在劳动的大背景下去衡量和判断。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里,有一个“大胖姑娘”的形象,非常“怜人”,她虽然胖,但她特别能干,每年可以挣到“六百工分”,比男人还能干,受到了所有村民的赞美!电影里还有一句精典台词,就是“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当时,我们经常引用,替那些“胖女孩”说话,出气!
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些瘦弱的女生,弱不禁风,都不被看好。村民的观点是,身强力壮才好,能干农活才好,会做家务才好,能生孩子才好。“知青中的胖女生”,最受青睐,她们往往最早被农村男青年“选为已有”。
谁都知道,唐朝的杨贵妃,杨玉环,特别胖,是美的代表和化身。其实,什么是美?美是动态的,可以改变。简单说,你喜欢什么,什么就是美!
听说舞蹈能速成,芭蕾也可以吗?
这个问题就好像建房子一样。建房子可以速建60-70层高吗?当然可以建,但不能保证会不会坍塌。
首先,你的地基得打的稳固,其次你的材料质量得过关,如果地基不稳,有材料质量过关,高楼大厦就会顷刻间灰飞烟灭。
因此,学习舞蹈也是一样的道理。速成是可以,但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则会影响你后期的舞蹈之路能走的有多远。
首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告诉各位:
不可以。
只有速成的汉堡,没有速成的芭蕾。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芭蕾舞训练的本质是一种大脑和身体配合的肌肉记忆训练。所谓肌肉记忆就是一组动作多次重复,形成记忆,这叫肌肉记忆。常见的用眼看,默记,这是大脑对视觉符号的记忆,又称视觉符号记忆;而读,写,运动,这些是肌肉运动的记忆,是小脑的工作,简称肌肉记忆。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对知识理论的记忆储存在我们的大脑皮层,别摸脑袋,你摸的是皮,不是皮层。而涉及身体运动所需的肌肉记忆则有自身的特殊性,并非完全在大脑皮层,它既需要大脑皮层运动,还需肢体肌肉的参与配合。
没懂?让我们来举个例子:骑自行车,很多小伙伴都会吧?很多人在小时候学会了骑车,而随着长大后使用其他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再骑车,我们会忘了骑车的技巧和方法吗?不会,因为我们的大脑和肢体都早已经牢牢记住了骑车的时候,手要如何把握方向保持平衡,脚要如何前后配合等等。这就是肌肉记忆的魅力。芭蕾舞也是同理。
肌肉记忆听起来简直是开挂神器,但是它的形成十分缓慢,绝非几天、几个星期就能形成;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肌肉记忆一旦获得,就很难被遗忘,因此舞者们在任何时候,听到音乐后就能迅速反应,无需大脑刻意支配。但划重点,首先,你一定要通过长时间、反复的练习让肌肉记忆形成!有记忆,还不能失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原因了。.
外面有些芭蕾班号称3000块钱包学会,3个月上足尖鞋,6个月可以跳《天鹅湖》,这能信不?”
我的内心:
考驾照都没人敢给你包过呢,哪个芭蕾班的老师这么6?!3个月上足尖,6个月演天鹅,excuse me!?你们考虑过7年舞校生涯出来的舞者们的感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