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美学,为什么感觉那么高级?j
在宋朝,官方和民间都能进行高度审美,贵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有机会交叉碰撞,理想与现实并重,兼备大俗与大雅,生活在宋代,不“美”也难。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茶酒花香之器在宋代各有专用,器物,便成了另一个流传于世的宋代标签。“万贯家财,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无不体现着繁华盛世的清澈素雅。
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菊、诗歌、绘画......“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
北宋文人相对安逸,又基于崇雅的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画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文会雅集则是这种生活的集中体现。
勾栏瓦肆和百戏艺术的活跃,自然极大地***了市民文艺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像鼓子词、诸宫调、讲史、说经、杂剧、南戏、话本、风俗画等等。中国的通俗性审美意识和艺术形式几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
宋代的审美是雅与俗的兼备,其中人文风气和雅趣是值得当下我们生活所学习借鉴的。
宋代美学为什么特别高级?
首先要讲历史背景,宋代是承盛唐之后的繁华,唐代是基础,宋代是奢华。唐代在当时是比较强大的,光官籍马匹就有三百万匹,欧洲来朝,蕃国无数,论家产时就问:你家有多少昆仑奴。小偷在晚上行窃时,闻不到奇香味道,都不去那家去偷…
宋代经济发展更快,财富人群巨大,追求美的外部要求极高,商业流通带动艺术发展,人们追求完美的热情高涨,从服佈到用具,从饮食到起居都注重视觉,贵族更是如此,花天酒地,谈诗论句,宋词流传至今仍然时尚,有书画艺术品市场,谈买卖不住高级妓院就没人理你,可想是什么状态。
皇上追求艺术,绘画、书法、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人民大众也是随负风雅,有数不胜数的书画、瓷器、金银工艺品、丝绸服装以及饮食文化。
流传至今的宋代艺术品有皇上的瘦金体文,各种大家绘画,瓷器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追求青色美,自然和谐的生活。文化生活中儒释道精神不相勃,充分文化自信,创建和谐生活。
美,来自本色,追求青山绿水…
因为宋朝经济发达,当时的***轻武扬文,所以,当时的武将是很难高迁的,而文官是比武将好多了,所以,能歌善舞,对酒当歌,对酒做诗,就成为了时尚,所以,美学更是如此。
宋朝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题主的问题出得非常有趣,我试着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改朝换代后,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便建立起了一套简朴的宫廷生活制度。
所谓上行下效,宋太祖这一简朴的生活习惯,不仅为他日后几代的继任者做出了垂范,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朝廷内的各级官员,为宋朝的“极简审美”打下了基础。
第二,宋朝的科举制度也为大宋美学的建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统计,在两宋300年间,出身科举的士大夫人数超过10万人。如此庞大的文化人充斥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他们本身自带的“文人雅趣”成为精英文化的一部分,并将其魅力广泛传播到民间。
无论是文人画的出现,还是从艳俗小技转为中国文学另一座高峰的宋词,都是士大夫文化传播流行的力证。
这种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审美,当然也是形成宋朝高级美学的一个重要基因。
第三,曾在***时期十分盛行的佛系文化渐渐式微,理学的出现、道学的发展,影响着宋朝的审美走向。
天人合一,淡泊清明的核心理念反映在宋人的审美上,便是摒弃繁复、用色清淡。这些特点在宋朝时期的绘画、瓷器、服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最后,当然不能不提宋徽宗赵佶这个人。他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在艺术上绝对是一个集大者。
在绘画艺术上,他本人不仅有着高超的技艺,而且还亲自主持成立了***画院,并培养出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作者)这样的绘画天才;瓷器的烧制在宋朝已经达到非常繁荣的程度,据说,汝窑中的“雨过天青色”就是徽宗本人的发明。
有一个艺术品味如此之高的皇帝,恶俗的审美想要流行起来,怕也是很难的一件事吧。
总结宋人高级的审美情趣,就是两个字“冲淡”,淡而有味、意蕴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