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的婚房为什么叫洞房呢?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远古的人们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生活的艰苦,不象现在的人们。他们就地取材,以洞为家(部落),各部落同住在一个洞里,要求不高只要能住。再选洞里有威望也就是有力气的负责管理,以防外界打扰。具说那时人们很野蛮,由选的洞长处理内外事务,结婚嫁娶时都在洞里进行,为了不影响结婚新人的生活,在洞内用树枝或树叶隔开,久而久之,流传为洞房。随着生活逐步提高,住宅也在改变,居住条件也好了。对新人结婚嫁娶也重视了,才出现了“洞房花烛夜"的说法。
中国从很久远的封建社会起,老百姓一直把新房叫做“洞房”,结婚则称为“入洞房”。北周朱著名文学家瘐信有诗曰:“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唐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宋人更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
由此可见,“洞房”的美称由来己久。当今社会早已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林立,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在沿用,也没有把“入洞房”称为“入楼房”的吧?
为什么新房叫“洞房”呢?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陶唐氏尧在牧区考察民间疾苦时遇到“鹿仙女”一见钟情,于是在晋南“仙洞沟”访仙。最后他排除大蟒的干扰在姑射仙洞找到化身梅花鹿的仙姑。
两人决定在仙洞里成婚,现场祥云缭绕,百鸟和鸣。特别是傍晚结鸾时,洞顶神火闪耀,光彩夺目,璀璨无比,由此后世的人们就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并有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的习俗。
另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阿方宫,并把包括聪明、俊俏的三姑娘在内的很多美女强征进去;另外他“焚书坑儒”的政策迫害了很多读书人,其中有一个叫沈博的书生。
两个不屈服于命运的男女都逃出去了,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他们相遇于华山。在互诉悲惨遭遇后,两人获得共鸣相亲相爱。于是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成为患难夫妻。
由于是在逃难途中,身处密林,上无片瓦,两人找到巨石下的一个洞穴为新居。夫妻俩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尽管深处洞穴,但依然感到生活甜蜜无比。这样“洞房”就是新房。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远古时代中华始祖黄帝战胜蚩尤建立起部落联盟,制止群婚的野蛮习俗有关。
最早人类是实行野蛮的群婚制度,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团结,同一部落内经常发生抢婚***;部落之间也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斗、战争。这样矛盾一旦激化,部落之间又重新分裂、不得安宁。
黄帝与大臣们决定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黄帝想出一个办法:凡是配成的一男一女夫妻,结婚时,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并宣告两人已经正式夫妻。之后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和过日子。
“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那怎么就成了新房的代名词了呢?关于来历,这里有三个说法,还是按照年代顺序来说:
一说: 远古时期, 尧王巡视天下,遇到仙女两人一见钟情, 他们在姑射仙洞完婚,到了傍晚,结鸾之时,一簇神火突然于洞顶,耀眼夺目,光彩照人。从此,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
二说: 秦朝时,秦始皇强选天下美女。有一位十分俊美而聪明的三姑娘不堪屈辱逃进深山,和逃难书生沈博相遇,俩人各自倾吐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逐渐的生了爱慕之情,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成为患难夫妻。在当时没有房屋的情况下,他们便以巨石下的一个洞穴为新居。夫妻俩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后来此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人对不畏***争取自由的三姑娘产生了崇敬和怀念,尊三姑娘为三圣母。 后来还一些文人有编撰了象宝莲灯.劈山救母等美丽多彩的神话,使“洞房”的传说更加优美动人。
三说: 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的人们住在半洞半房的房子里。到了结婚时,男方就嫁到女方的村子,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像洞一样房的房子里,这就是最早的“洞房”,后来"洞房"一词就沿用下来了。
不仅只是传说,从历代文人诗歌作品中,也可看出"洞房"一词的由来。
“洞房”一词最早出自《楚辞·招魂》:“ 容修态, 洞房些。”意思是美人有着俏丽的容貌,美妙的体态,在洞房中缓缓走动。此处的“洞房”是指深邃而豪华的内室。
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曾有一首著名的诗歌《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皇后陈阿娇,日日苦苦等待汉武帝。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君王幸临,于是她独自徘徊,只好“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时的"洞房"还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的宫室。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咏道:“甲等高闼,洞房结阿阁。”北周瘐信有“三和咏舞诗”诗曰:“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这是“洞房”第一次和“花烛”联系起来,但是此处的“洞房”仍然跟婚房无关,而是指舞者在幽深的内室里舞蹈的场景。
到唐朝,“洞房”开始频频出现在诗文中,但仍然不是特指新婚之夜的婚房。大约到了中唐时期,“洞房”才开始引申指新婚之夜的婚房。比如刘禹锡《苦雨行》:“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顾况《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房。”就是形容新娘的装束和洞房行乐的情景。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流传后世。此后,洞房才真正成为新婚夫妇新房的专称,一直沿用至今,代指新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