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锥虫病?为何又被称为“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这个名头太过吓人,完全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
这里的锥虫病和艾滋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我给大家介绍和对比一下。
锥虫病是一种热带地区疾病,只发生在热带地区,目前全球约有1000万人感染这种疾病,主要集中在非洲、南美洲这些国家,我国不是锥虫病的疫区,目前无一人感染此种疾病,大家可以先放心。
锥虫是一种微生物,它主要寄生在一种名为锥蝽的虫子身上,这种虫子以吸血为生,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这也是为什么锥虫病只出现在热带地区的原因)。当带有锥虫的锥虫叮咬和吸食人血时,锥虫进入人的体内。随后锥虫会在感染者的心脏定居,并且开始不断繁殖,随着血液进入人体全身各处。
(这是被锥虫感染后的心脏,心脏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刚感染锥虫病时,患者可以没有什么症状,或者只是轻微的发烧,淋巴结肿大,这些症状和艾滋病感染初期的症状很相似,因此媒体将它称为“新型艾滋病”。其实大多数***、***感染初期都是这种症状,并没有什么特异性。
这种虫估计现在市区内很少,近几十年我都没再见过,没听过。在郊区就难说,大概在五几年那时,楼上种花会招它来。夏天开窗睡觉,它会飞入屋,一家四五个人它专叮我这小孩,晚上睡得沉给它隔着蚊帐咬过我两三次,当时自己都不知,直到第二天才见到它的陈尸。听爸妈说它就叮在那里吃得饱饱的吸了我很多血。咬完只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过几天就什么事都没了。它比木虱的个头巨很多,吸血更多还会飞,比木虱更利害,我们都叫它做木虱王。
南方某疾控中心发布悬赏捕捉一种叫锥蝽的虫子,每只8元,“虫到付款”,据说这种被这种虫子咬过以后,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
原来,被悬赏捉拿的这种虫子叫做锥蝽,因头部呈锥形而又被叫做锥虫,在广州地区又称之为“木虱王”或“接吻虫”,被携带病原的锥虫叮咬之后,会得一种***病,因症状与艾滋病早期症状相类似,在国外有专家称之为“新型艾滋病”,目前并没有发现携带该病原体的病虫,国内不存在这种病。
还是主要是因为被锥虫叮咬后,会出现和艾滋病早期症状相似的一些症状,比如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同时,该病的隐匿期很长,可达到20~30年,很难确诊,同样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可以治疗,因此,被叫做“新型艾滋病”,不过这和艾滋病真的是大不相同的,锥虫病是一种***病,而艾滋病是由***引起的免疫系统缺陷性疾病,两者在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和治疗都存在天壤之别。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2011年开始从南美洲向全球扩散,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患者—锥蝽—人传播,还可以通过血液或输血途径传播,因此在发现这种虫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拍打或者有直接的皮肤接触,避免被感染。如果不小心被叮咬之后,一定要立马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同时,对于平时居住的环境也要多多注意,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防止锥蝽的生活环境产生。
炎炎夏日,一种名为“锥蝽”的小虫子突然就刷爆了广州人的朋友圈,甚至上了全国新闻热搜。起因是7月5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悬赏寻虫”推文。推文称,锥蝽可传播美洲锥虫病,有学者将该病称为“新型艾滋病”。为更好地研究和控制该病,市疾控中心发动市民积极寻虫,并将给予8元一只的奖励。
已经佛系打码,我完全不赞成大家去做这个“捉虫大侠”!
锥蝽一只小小虫子,怎么就上了“悬赏通缉名单”了呢?这还得从推文中提到的“2016年广东顺德发生的起锥蝽叮咬人***”说起,居住在顺德的市民林某自2016年9月3日起,陆续在家中发现7只虫体,不过,当事人一家五口均无明确的虫体叮咬史,只是发现个别虫体带血,不能确定是这些虫体咬了人。当事人于10月3日把1个活体寄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进行鉴别,结果反馈为红带锥蝽。由于锥蝽是美洲锥虫病(又名克氏锥虫病)的传播媒介,而美洲锥虫病目前在全球的扩散不容忽视,于是乎就有了广州市疾控中心的这么一份推文。
说了这么久,锥蝽到底是什么,又长啥样呢?克氏锥虫病又是啥?且听我一一道来。
锥蝽,是昆虫纲半翅目猎蝽科锥蝽亚科这一类昆虫的通称,因头狭长似锥而得名,它们中有一部分种类,夏季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较为常见,靠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偶尔会飞到室内盯人,被叮咬的人反映各异,有的人可能啥事没有除了疼o(╯□╰)o,但有些人可致剧痛及过敏反应休克等,就医后无碍。
正在用刺吸式口器吸血的锥蝽,腹部吸得圆鼓鼓的 外国人称呼它为“Kissing Bug”,因为它常常在熟睡的我们嘴唇处吸血,“接吻虫”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前文说到的“新型艾滋病”是指被锥蝽叮咬的人会得艾滋病吗?其实并不是,锥蝽可能传染的叫做查戈斯病,也叫克氏锥虫病,原本其传染者是包括骚扰锥蝽(Triatoma infestans)在内的一系列锥蝽,病原体是美洲锥虫(又名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发源于南美,但由于人类的活动被传播世界各地。
也就是说,真正让人患病的不是锥蝽,而是锥蝽体内携带的美洲锥虫,它长这样:
查戈斯病为什么又被比喻为“新型艾滋病”呢?其实是因为这种疾病目前在美洲的爆发形态十分类似于早期艾滋病的传播,因此也被叫作了“新型艾滋病”。
然而要注意的是,美洲锥虫病和艾滋病毫无关系,也完全不同。查戈斯病隐匿期长达20-30年,难以被发现,重症患者预后不良。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
近日,网上有这么一则新闻,说的是南方某疾控中心发布悬赏捕捉一种叫锥蝽的虫子,每只8元,“虫到付款”,据说这种被这种虫子咬过以后,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被悬赏捉拿的这种虫子叫做锥蝽,因头部呈锥形而又被叫做锥虫,在广州地区又称之为“木虱王”或“接吻虫”,被携带病原的锥虫叮咬之后,会得一种***病,因症状与艾滋病早期症状相类似,在国外有专家称之为“新型艾滋病”,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心慌呢?
其实,大可不必惊慌,此次在广东地区发动市民寻找的锥蝽主要是疾控中心为了监测该地区是否存在携带病原体的虫,这是一个国家级的虫媒监测课题,据相关报道,目前并没有发现携带该病原体的病虫,国内不存在这种病。
说到这个锥虫病,国外为什么有学者称之为“新型艾滋病”呢?
历史上被瘟疫消灭的国家有哪些?
没有
类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它们的特点是:没有全面的传统工业逐次逐部门的发展经历,基础制造业羸弱甚至空心化,大多数依靠矿业、贩卖***起家,现有国民经济没有高附加值产业加持,特殊制造业单一且增长缓慢、国际可替代性强(对国际产业链弱闭环贡献),当然还有医疗产业设备悉数需要进口。
拉丁美洲与中东、澳大利亚是典型
瘟疫横扫,医疗系统被击穿,不得不出卖部分***甚至治权与列强,通过换取资本输出,挽救人口、经济与社会秩序。自此重新沦为列强的单一经济殖民地。
黑非洲就不提了,因为它们本身就没振过
历史上,西方世界的大帝国,多是因瘟疫而灭亡的。中国本来是一个多瘟疫的国家,因为很早就有了中医,将中华民族一次次从灾难中挽救过来。
古希腊文明时间很短,辉煌时期只有四五十年。公元前430年后,一次大瘟疫葬送了希腊文明,从此在历史中消失。那次大瘟疫雅典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当时最伟大的执政官伯利克里也染病而死。由于人口减少,很快被其它国家吞并。
罗马帝国也是因为瘟疫而亡的。第一次大瘟疫是公元164年,罗马皇帝奥儒略也染病死亡。250年,又一次大瘟疫。罗马帝国总人口由七千万减少到五千万。罗马人不得不让蛮族人充实军队,最后被蛮族人消灭。476年,日耳曼雇俑兵废黜了最后一个罗马皇帝。
14世纪中期,黑死病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彻底的改变了欧洲社会。一些人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为了防止死亡,组成了自已惩罚自己的宗教团体,到处游走用带着铁钉的鞭子自已抽打自己,一些人则对上帝失去了信心。欧洲开始进入文艺复兴,进入人文社会。
欧洲人将天花带入美洲大陆,造成2000多万印第安人死亡。印第安帝国毁灭。
拿破伦在征服俄罗斯时,法国军队因瘟疫人数大减,60万人仅余几万人。在征服埃及时,又因瘟疫而败。
在拿破伦派往美洲的2.5万士兵中,2.2万人死于瘟疫。当年的法国没有办法,将北美殖民地2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15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平均每英亩仅4分钱。从此法国人退出了美洲,而美国的面积一夜间扩大了近一倍。
中国是瘟疫最多的国家。从公元前7世纪到20世纪,发生过700多次较大规模的瘟疫。
中国爱发生瘟疫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和地理原因。中国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易发生瘟疫。北方干旱地区,爱闹饥荒,而饥荒之后多发生瘟疫。北方草原地区多发生鼠疫。
东汉末年短短20年时间,就有全国性大瘟疫12次。首都洛阳一半人死亡,建安7子4人死于瘟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状况,既有战争原因,也有瘟疫原因。从此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陷入三百年的分裂和战乱之中。由于人口减少,国家分裂,战乱不止,游牧民族大量涌入中原地区,***有好几次面临被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