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日本女人是贤妻良母,和日本姑娘结婚之后的生活是什么体验?
只能说有好有坏的,说一个我的表弟,一个远亲表弟,之前在日本留学,随后娶了一个日本女孩。
很多人对日本女性的初次了解,应该都是在自己硬盘里的小电影中,所以潜意识里会觉得日本女性私生活很混乱,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
很多日本女性还是很传统的,她们对另一半物质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比如我表弟结婚,女方就没有要求房子车子,礼金大概存半年就够了。
日本女性大多数都体贴、温柔,会为男朋友着想,当然也有脾气不好的,不过我表弟媳妇真的很体贴。
不过毕竟中日文化不同,其实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还是有一点点隔阂的。
比如吵架的时候,妹子骂了你,但听不懂怎么办?这时候你还要向她请教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她再给你解释半天,解释来解释去,当时为什么吵架可能都忘了吧。
最后说几点感受吧
女追男在日本不算个事。
曰本女人嫁给中国男人的概率很低,她们宁愿嫁给黑人,也不愿嫁给中国男人,这是因为双方生活习俗不同,价值观不一样,所以在一起生活很困难。希望中国男人也不要娶曰本女人为妻。
日本女人是贤妻良母可能没有错,因为日本男人的地位比女人的地位高,日本的女人心地善良丶温顺谦和,她们婚后大多忠于自己的丈夫,一天到晚就忙着做家务,对丈夫的话言听计从,没什么厌恶和不满,就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她们也迁就了事。
我朋友娶的就是日本姑娘,用他的话说“有好有坏”。
首先说好的一面,日本姑娘一般不会像中国姑娘那么物质,他和他媳妇儿结婚的时候他媳妇确实没有要求过任何物质上的东西。
要知道他本人只是日本三流私立大学毕业,本人也很没有出息的在东京一家拉面连锁企业做正社员而已。
反而他媳妇的大学比他的大学还要好一些,而且他媳妇家里是山梨县小有名气的酒坊。他和他媳妇是典型的“职场恋爱”,他媳妇大学的时候到拉面店工作,就这样认识的。
严格来说,换到国内,以我朋友的学历和工作,一般是很难找到富二代的。
书法作品的艺术性主要体会哪儿呢?
书法的艺术性,可以从感性和理性上面出发。任何的艺术品都需要添加情感,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源于他有情感。
我们可以从天下三大行书来分析一下,兰亭序是在酒后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书写的。
《祭侄稿》侄子死后,悲痛欲绝的情感下面写的。
《寒食帖》,那是苏轼被贬之后。从天上到地下,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感,让他油然而生一种悲哀之情才能写出来。
就是因为带有浓烈的情感才能体现出它的艺术性。我们甚至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他们的情感,《祭侄稿》纸张特别的脏乱,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心情去修改它的字,写错了,涂改一下就过去了,甚至是用的笔都没调锋。苏轼的寒食帖呢,则是书写的时候,字越写越大,越写越是悲愤。通过他们的字都可以看得出他的情感。一幅作品带上了浓烈的情感,就被赋予了灵魂。
书法的艺术性其实只在于三点!可观赏,可推敲,可品读!
何为可观赏?
就是书法作品的“门面”很重要,形式美也是一种美!包括笔墨,纸张,用印都是艺术性的体现。
何为可推敲?
推敲指的是书法作品的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笔用墨或取法于碑帖。或受教于名师,亦或是自立门派,但是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美化和总结!这就是书法的根源艺术!
何为可品读?
书法品读是书法艺术性最关键的一点!书法本身所表达的含义,书写者所要传达的含义,自己作品由于历史文化原因自带的价值属性。都是一件书法作品的艺术特性!
所以说,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也是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总结。书法作品也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书法作品本身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书法作品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书法归类于艺术类是近现代的事。历朝历代靠写字为生的人都以书生、书匠为称,所以写得再好也谈不上“艺术”,这是个泊来词。那么为什么会被今人定性为艺术?那是因为它是从美术分离出来的,不仅仅是画画、书法,还有布艺、板雕……美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
那么分离出来的书法艺术,基本靠的是五种书体为依托。通过不同书家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了这个独特的艺术门类,以各种“美”的姿态弘扬光大。主要体现在几点上:一、线条的变化;二、墨分五色;三、章发布局;四、结构体现;五、印章刻技;六、文房四宝等要素。
严格来说,书法艺术就是美术艺术,展示各种线条的美,如画如舞,让人有美的享受。
在我看来,书法作品的艺术性深受传统文化中"载道"、"言志"、"缘情"这六个字的影响。探讨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切入。
1.文载道。书法作为艺术和文化载体之一,与其他门类一样,在早期的发展中被打上了"文以载道"的烙印。换句话说,书者所写必须符合道德教化,不得悖逆***、秩序,具体反映到书法创作上,就是讲究规矩和法度。这个阶段以隶书、楷书为代表。
隶、楷的特点就是强调结构的统一稳定和整齐划一,强调上下有序,进退有度。这个"序"就是社会秩序在书法上的体现,这个"度"就是社会法度对书法的本能要求。
2.诗言志。随着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早期《毛诗大序》中的"诗言志"思想开始慢慢回归,并不断得到众多诗人、画家和书者的广泛认可与倡导推行。
"诗言志"的创作理论开始强调艺术创作者的个人追求,但这个时候,主体意识才刚刚苏醒,书者的追求还不敢偏离"道统"太远,志与道在书法中的表达与呈现是五五开,一半对一半。这个阶段以行书为代表。
行书是对楷书的丰富和发展,其在强调变化的同时,亦重视规则的传承,正所谓既在规矩之中,又在法度之外,是新之中有继承,化之中有不变。
3.诗缘情。进入"缘情"阶段,书法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无不渴望摆脱各种规则的束缚,强调个性的张扬,推崇率真的"赤子之心",追求旨趣和意境。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对"文以载道"主张的一种革命。这个阶段以草书为代表。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书法成为一种表达自我的工具,呈现出来的东西,字义退居其次,线条本身的运动成了审美鉴赏的主要对象,而所谓"书画同源"中的书、画在这个时侯才真正的合体了!
进入今天,不少书者,书无所本,心无所思,却率然操笔,为上高楼强说愁,真真是有些等而下之了!若颜、柳、张、怀诸子地下有知,岂不捶胸顿足?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