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样板戏的经典唱段、场景、人物等,你还能记得多少?
一,《红灯记》李玉和对李奶奶的唱段:党教儿做一个钢强铁汉,不屈不挠斗敌顽,儿受刑不怕金骨断,儿座牢不怕把牢底来座穿,……
二,《沙家滨》阿庆嫂在智斗一场中的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槕,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赁嘴一张,……
三,《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与少剑波商量,如何巧装打入威虎山后的唱段:***员,时刻听从党招唤,专拣重担挑在肩,……
《奇袭白虎团》《海巷》《杜娟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红灯记》李玉和经典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纠纠,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怀万盏会应酬。时令不好风雪来得早,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李奶奶、李铁梅送他出门赴鸠山的鸿门宴。
《沙家浜》阿庆嫂、胡传魁…
《红色娘子军》洪常青、吴琼花…
《白毛女》喜儿、大春、杨白劳…
《威虎山》座山雕、杨子荣、二零三首长少剑波…
《奇袭白虎团》…
《龙江颂》…
那时村村都修有戏楼。戏楼雕梁画栋、高大宏伟,唱戏设施如灯光、幕布、乐器等一应俱全。戏楼外墙壁上画有李玉和高举红灯的彩色剧照,色彩艳丽光***照人。村村也都有剧团,农闲时节白天排练晚上演出。露天剧场容纳一两千人宽松有余,社员群众饭后自带小凳前往观看。为了占据最佳位置,常常半下午小屁孩肩扛怀抱着大小不一的板凳,早早来到露天剧场提前占位。临开演前人声鼎沸、呼爹唤娘好不热闹,直到开场锣鼓敲打起来才逐渐安静下来。农业社社员有时也串村看戏,比较评价不同演员的演出水平。谁的唱腔好,谁的扮相俊。直到现在,有些村的戏楼还在。只是再也回不到以前热闹非凡、开心无忧的美好时光了。令人不免心生惆怅、无限感怀!
那是歌颂工农兵不忘初心催人奋进的伟大作品,人民当然不会忘怀!尽管大舞台上鲜有演出,但民间传唱的热情依旧未减!
八个样板戏的每个场景、每段唱腔和音乐都是人民文化艺术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人物形象塑造更为精典,英雄人物和受迫害的人民形象李玉和、杨子荣、郭劲光、洪常青、白毛女等人物都深刻地融入人民心中,就是那些鸠山、刁得一、座三雕、小炉匠、南霸天、黄世仁等反派角色,至今都栩栩如生!
愿八个样板戏精典永存,象“迎来春色換人间”的音乐作品一样,经久传颂!
八个样板戏,引起我们满满的回忆。
在那火红的年代,大街小巷,城市乡村,机关学校,歌声如潮。八个样板戏更是干部群众百听不厌,耳熟能详。无论哪个都能哼上几句。
那时,我在生产队劳动,休息开会学习时间,退伍军人、队长,总带头唱一段样板戏,然后推选人扮演,清唱,一派欢乐景象。我也是个活跃分子。
《沙家浜》中的郭建光,沙奶奶对唱;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三人的“智斗”,还有合唱“十八棵青松”等。可谓经典。
《红灯记》中李玉和,李奶奶,小铁梅,三人的唱段令人潸然泪下;李玉和对鸠山的一段唱,慷慨激昂,大义凛然。都是经典。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小常宝的“八年前,风雪夜”唱段“爹想祖母,我想娘”,唱哭多少人?也是经典。
《红色娘子军》中的集体舞“妇女冤仇深”,“军民团结一家亲”,气势恢宏,感人肺腑。
《海港》中的方海珍一段唱,我记忆犹新;还有一段不知是谁唱的,但我也能吼几嗓子:“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材,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把码头面貌改!哈哈哈”。
《龙江颂》中的盼水妈唱出了龙江风格……
还有记不清了。请友友们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