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比赛如何上场下场?
进入赛场的时候,舞者会用简单的行礼舞步入场,向观众、评委行礼致尊敬或感谢之意,除了上场以外,退场时也需要行礼致意。
这个动作上没有固定的要求,主要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上场过程中的舞蹈姿态和眼神表情要沉稳
戴高乐光复了法国、强大了法国,为何最后被赶下台?
二战法国复国完全是美英给的,没有美英,就戴高乐那个什么解放法国流亡***除了打打屁什么也没用,但是二战结束以后戴还打着法国救星的旗号就让法国老百姓越来越不满了,下台就很正常了!
这个问题怎么这么难听呢?戴高乐哪里是被赶下台的?明明是自己宣布辞职离开的。二战后的法国临时***,戴高乐干了2年总统,因政见不同辞职了,1958年戴高乐重掌法国,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直到1969年。
图为戴高乐任法国总统的官方照。
战后的法国和老资本国家一样,一段时间工业疗伤后,国家进入了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到1968年法国每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5%,总得来说发展的不错,而法国的经济发展也给戴高乐在国内地位增加了很多砝码,1967年的法国议会选举也是戴高乐拿了多数选票。
图为戴高乐墓,非常简单朴素。
由于法国战后人口得到飞速增长,60年代青年人口竟占到了全国人口的36%,法国各个高校人满为患,当时的法国还是传统教育体制,和新青年的思想和主张产生了冲突,特别是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生活自由,从1968年开始就有学生开始***考试,随后掀起了覆盖全法国的风暴。
图为1968年法国学生潮运动,学生代表丹尼尔·科恩-邦迪。
1968年3月从巴黎大学南泰尔文学院开始,从反对校规,***考试,最后到反对越战,抨击资本主义等,学生内还出现了极有号召力的代头人,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大学,当时的总理蓬皮杜下令全国停课,警察巡街,被激怒的学生和警察发生***,眼看束手无策后总理蓬皮杜跑到中东进行“国事访问”去了,把烂摊子留给了总统戴高乐。
首先,要明确一个事实:无论一个国家领导人是谁,在做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一定会有人反对他,要么为了权力,要么为了意识形态,要么干脆纯粹就为了看他不顺眼,所以“有很多法国人”反对戴高乐,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客观现实,不需要等到“最后”。
戴高乐并非一直是法国的国家领导人,1944年,戴高乐以众望所归气势返回巴黎,本以为自己可以领导法国走向复兴,但是很快就因为政治斗争不熟练,而被第四共和国那些老练的政客们排挤,被迫中止了自己的政治活动,然后隐居到了1958年(也就是说,从1946年到1958年之间的12年,戴高乐本身就处于一个政治弱势状态,很多人反对他。)
到了1958年,因为第四共和国搞得实在太烂了,那些精于内部斗争的政客们争权很厉害但是治国不行,法国遭遇了连续的重大挫败(奠边府战役惨败,丢掉了越南,失去了所有在远东的影响力;苏伊士战争草草失败,失去了对中东的控制;阿尔及利亚也开始独立运动,北非岌岌可危),在这种***人怨的状态下,人们开始普遍怀念二战时代的雄戴高乐,呼唤他出来收拾残局,这才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政治机会。
他抓住了这个机会,改造了法国,把整个法国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重塑了一遍(具体的改造措施可以参考一下我之前的回答)。
如何评价法国前总统戴高乐?
那么,既然有如此丰功伟绩,又有这么大的威望,戴高乐为何在十年后的1969年就黯然下台了呢?
是广大人民不再支持他了吗?是国民对他厌倦了吗?
其实不是的,即使到最后,多数法国人还是支持他的,然而这种“多数”,在政治上却发挥不出足够的能量,因为精英阶层与知识阶层不再支持他了。
【从近代开始,巴黎一直是法国独一无二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大城市里昂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生出某种傲气,几乎从波旁王朝末期开始,“外省人”就成为了他们对巴黎以外所有法国人的、略带讥嘲的称呼(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北京和上海合二为一会发生什么),认为他们土里土气。
***这种傲气,使得他们对几乎一切***都十分不满,而在某些时刻,这些不满就会变成无***主义的骚乱,甚至变成革命,掀翻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