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先生曾说相声“雅要雅的那么俗,俗要俗的那么雅”,那么最雅的相声作品是哪个?
相声原来就是在街头巷尾、给生活在基层的老百姓演出的一种艺术形式,他有别于芭蕾舞、歌剧、话剧。所以相声艺术要贴近老百姓。
譬如,在过去官宦皇族都喜欢看京剧,觉得京剧高雅,觉得评剧低俗。形容一个"太阳落山",京剧是"金乌西坠",这下苦力的老百姓他听不懂啊!换成评剧就成了"鸟入笼鸡上架"。本来是一件事,但是面对不同的观众,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所以相声的说学逗唱,都要照顾到基层老百姓的欣赏要求,太雅了,观众面就缩小了!***同志要求"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那我们的相声艺术不能只是面对大学生、科学家、领导干部和艺术家,我们要面对文化程度不一的观众群体,给工作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服务,让他们在辛苦劳作之余开怀大笑,缓解他们的疲劳。
这些,德云社做到了!尽管大家买不起他们现场演出的票,但是哪怕一个建筑工地的工人,也能在手机上看他们的视频,这就是"俗到极点就是大雅"!
那些说三道四的媒体和个人,好像基本都不是工农兵的成员,他们的雅俗标准,是在宾馆酒店写字楼里定出来的。
这就是我的标准。我是一个来自于钢铁企业的退休员工。
郭德纲就是个卖嘴的,他改编的那段相声够这个水平,要是屎尿屁***少儿不宜的相声是他定论的雅俗标准相声,这是相声在新社会的大倒退,挂羊头真狗肉的作法郭德纲装圣人第一。
那是因为他雅不起来,而且还俗的极其低俗。拍电影俗气,主持节目就那几句俗话。除非在小剧场得心应手,除去屎尿屁基本没有包袱笑料。或所谓基本功全面但,不是笑料。他就是个痞子艺人或者,相声***傅。
作为一个不务正业的杂货铺老板,九哥觉得相声就没有雅的。
因为相声从根上,本就是市井文化,从清朝到民国,在街头闹市有几人能识文断字?艺人得活着啊,每天在街上讲《论语》、《庄子》吗?当时的相声艺人大多也都是文盲不说,就是能说谁听?
当时的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大途径是从说书人口中得知,《水浒》、《三国》等广为流传的小说,被说书艺人二次创作后,变得更容易让大家接受,这叫什么,这就叫通俗。
上面的词是昆曲《牡丹亭》中的唱段,这游园惊梦,这曲径通幽,已经雅到极致了吧。但是昆曲在街头闹市处会有人听吗?昆曲如果在街头闹市唱是不是也拉低了品位?
所以说,特定的表演形式决定了艺术的走向,相声的精准客户就是街头的闲杂人员,通过嬉笑怒骂来告诉人们一些人生的道理。屎尿屁很多人觉得脏,但对于农民来说那就是肥料,那就是保证庄家丰收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高雅艺术的精准客户就是那些生活优越,家境殷实的贵族来带动起来的。
觉得郭德纲相声俗的,那是只看到了你愿意看到的一面。京剧《四郎探母》中的叫小番,是怎么被大家熟悉的?不是郭德纲在俗中种下了雅的***吗?任何动植物在出生的一刹那都是俗的、脏的。
芭蕾、歌剧也够雅了吧?如果本身就是个俗人,看芭蕾听歌剧的时候也会把着重点放在演员比较暴露的衣着上,正如刚才九哥所说的:你看见的只是你想看见的,并不是别人要你看见的。苏东坡与佛印参禅的故事也告诉大家:如果一个人心是脏的,他眼中的世界也是脏的。
现在流传下来相对雅一些的相声作品《朱夫子》、《学评书》等作品,其中比需要有俗的段子来吸引观众的耳音。医学和美术专业的,看岛国动作片都从专业角度来看;本身是俗人的话,看工人拧螺丝都能体会出***的魅力。
难难难,道德玄,
不对知音不可谈,
对上知音谈几句,
不对知音枉费舌尖
不论哪门艺术,只给懂得人去欣赏,相声起源于市井,本就是给劳苦大众去听的,如果那么雅,之乎者也,那就给人一种不知所云之感,无法去欣赏,俗一点,反而更加接地气,让人更容易去理解。
作为一名海青,虽然没正经拜师学艺,但是也接触不少,相声可以雅,但不能太雅,观众有些时候无法被逗乐,只是从一些包袱里去懂得更多的道理,但是也不可太俗,会失去一门艺术,一门文化的内涵,但是穿插一些俗的包袱会更加使相声听起来有意思。
劝诸君,若能欣赏,我们欢迎,谢谢支持这门艺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到我们这不能丢了;如果不喜欢,请您别去说一些东西,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