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历史?
佤族是省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普洱市佤族主要分布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他们多使用佤语,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分为巴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分若干土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派语言工作者对佤语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于1957年设计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佤族的服饰各地不同。普洱市西盟佤族传统的男子服装,是无领短上衣,裤子短而肥大,用黑色或红色的布缠头,青年男子颈部多以竹圈或藤圈为饰。
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下围直筒折裙,头戴银箍或篾箍,以银项圈和多串料珠为胸饰,腰部和颈部戴若干藤圈,还喜欢戴多个银镯和大耳环。佤族的饮食比较简单,以稻谷(大米)为主食,普遍食用粥饭,一般日食两餐或三餐。他们也食用小红米、玉米、豆类。肉类以家养的禽畜为主,有牛、鸡、猪等。蔬菜品种众多,有竹笋、青菜、黄瓜、冬瓜、辣椒和野菜等。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钦加盐运使衔署镇边直隶抚彝府即补正堂王右下山照封李通明为“西盟土目”,西盟一名始见。西盟一名历来含义有三种说法。一说,西盟为拉祜族语,“西”为金子,“盟”为地方,即产金子的地方。
二说,西盟即立盟誓约得名。清同治年间拉祜族首领三佛祖从澜沧移佛教,护教上清***统治较薄弱地方西盟,借佛教掩护,以神灵化身出现,于佛殿山盖佛房、建白塔,并从怒江、丽江、临沧、澜沧和缅甸的勐班柯、勐兴威请来拉祜族、傈僳等若干部落几千户,由三佛祖召集本地和外来的大小头领于佛房烧香磕头,求神拜佛,歃血盟誓,确立了三佛祖为首领的氏族部落领主政教合一的***,从而统治西盟。三佛祖二世李通明继位,仍利用佛房立盟誓约,并以武力向外扩地,同时举行一年一度烟会,对外扩大影响,巩固其统治,势力渐大,故名西盟。
三说,西盟是传教的地方,西盟一名的由佛教经典中“须弥”术语之转音,“须弥”曾经写为“西明”,后写为“西盟”。以上三种说法,多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佤族的语言文字?
佤族历史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一般用刻木或结绳记事,佤族的历史也是代代相传的口述历史。佤族信仰的是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每年全寨性的较大的宗教活动有接新火、做水鬼、拉木鼓、砍牛尾巴等。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佤语与德昂语、布朗语有亲属关系,与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词汇中大约有10%的傣语借词。
解放前,除部分地区曾使用过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外,佤语没有文字。人们常用玉米粒、结绳、刻木等方法记数记事。由于佤族长期与附近的傣族、拉祜族、汉族交往,所以部分佤族学会了傣、拉祜和汉语。
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与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一起对佤语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佤(当时称佧佤)文文字方案》(草案),并经批准试行。
1958年对草案又做了修改,继续推进并出版了普及读物。
十年***期间,佤文试行工作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并且出版了《佤汉简明词典》等一些读物。佤文的推行,为佤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科学的记录书写工具,受到了佤族人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