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双面间谍”?
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介绍佐尔格的事迹,他可是非常著名的双面间谍,也是一位非常***的间谍。他一个在日本工作的德国人却是苏联间谍,还帮助过我国红军,也曾拍摄日军侵华的铁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间谍是伟大的,因为间谍为了国家利益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是最危险的战士。同时间谍也是悲惨的,有的时候即使身份暴露了也因为国际关系而不能够被国家承认。在苏联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的红色间谍,他的名字叫佐尔格。
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人主动披露,间谍的身份即使死亡很久也不会有人知道,佐尔格也是后来苏联领导人发现并且主动承认的。佐尔格出生在德国,本身是个德国人,还参加过一战并获得勋章。但是佐尔格对当时德国的黑暗环境深恶痛绝,转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后来应征进入苏联特务系统,经过一番艰苦的训练,佐尔格成为苏联一名优秀的特工人员,但是表面上佐尔格的身份依然是德国人。
佐尔格对中国也是有恩的,由于当时苏联和我党的关系密切,佐尔格在进入中国后,曾经利用多种手段从国民***当中获取军事武器等情报,并由上级转到红军手中,对于当时红军的革命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德国和日本是盟国,佐尔格后来又奉上级的命令进入到日本,并在日本一家报社工作。苏联其实一直是防范日本的,而且苏联和日本之间也爆发过诺门坎战役等战争,苏联也担心日本的北上策略,尤其是日本一旦和德国双面夹击,苏联将极为被动。所以来自日本的情报对苏联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佐尔格为苏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比如佐尔格在日军侵华期间曾经来到中国,经过他的考察,认定日本在中国的战斗将短时间内是不会结束的,苏联以此为依据调整兵力,将重点对付德国。尤其是后来佐尔格提供日本南下的情报后,让斯大林得以放心调集远东兵力回防莫斯科。
双面间谍其实这是职业线人,或说是情报人员。反情报领域所说的双重间谍,是指一个人表面上为这个国家或其情报机关工作,监视和刺探另一个国家的情报,但实际上他是为那个国家或其情报机关工作,真实目的是监视和刺探自己所属国家的情报。双重间谍的历史有几百年了,但比较密集地出现在现当代,尤其是二战时期和冷战时间。这种双面间谍很多,我们简单介绍两位。
哈塔·玛丽(1876年8月7日至1917年10月15日):真名叫玛格丽莎·赫特雷达·泽莱,哈塔·玛丽是她的艺名,她是20世纪初著名交际花,结识众多的欧洲政要名流。根据传统的说法,她受英国军情五处招募,为英军的盟友法军刺探情报,但最后被法国以德国间谍罪名枪毙。哈塔·玛丽名气相当大了,后来在西方文艺作品中,成了女艳谍的代名词。
金·菲尔比:著名的“剑桥五杰”之一,剑桥五杰是指剑桥大学毕业的五位青年才俊,但是为苏联情报机关充当间谍。其中,金·菲尔比是最典型的双重间谍。他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学位,一向赞同激进的左翼思想,后决定把一生奉献给左翼事业,与苏联克格勃接上了头。1940年菲尔比进入英国军情六处任职,搞笑的是他的工作还是反间谍。菲尔比在1963年逃往苏联,继续为克格勃工作,获得上校军衔,最后病逝于莫斯科。
双面间谍,也叫双重间谍,但对这个词好多人有误会,以为是一个人同时为两方工作,在两头拿钱,谁给钱就给谁干活,其实这是职业线人,或说是情报掮客。反情报领域所说的双重间谍,是指一个人表面上为这个国家或其情报机关工作,监视和刺探另一个国家的情报,但实际上他是为那个国家或其情报机关工作,真实目的是监视和刺探自己所属国家的情报。双重间谍的历史有几百年了,但比较密集地出现在现当代,尤其是二战时期和冷战时间。由于数量实在太多,只能挑几个比较著名和***的介绍一下。
哈塔·玛丽(1876年8月7日至1917年10月15日):真名叫玛格丽莎·赫特雷达·泽莱,哈塔·玛丽是她的艺名,她是是20世纪初著名交际花,结识众多的欧洲政要名流。根据传统的说法,她受英国军情五处招募,为英军的盟友法军刺探情报,但最后被法国以德国间谍罪名枪毙。哈塔·玛丽名气相当大了,后来在西方文艺作品中,成了女艳谍的代名词。
金·菲尔比(1912年1月1日至1988年5月11日):著名的“剑桥五杰”之一,剑桥五杰是指剑桥大学毕业的五位青年才俊,但是为苏联情报机关充当间谍。其中,金·菲尔比是最典型的双重间谍。他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学位,一向赞同激进的左翼思想,后决定把一生奉献给左翼事业,与苏联克格勃接上了头。1940年菲尔比进入英国军情六处任职,搞笑的是他的工作还是反间谍。菲尔比在1963年逃往苏联,继续为克格勃工作,获得上校军衔,最后病逝于莫斯科。关于菲尔比有不少文艺作品,值得去欣赏一下,比如《忠诚与背叛》和《剑桥风云》。
阿什拉夫·马尔万(1944年2月2日至2007年6月27日):曾经是埃及的商人,后来认识纳赛尔总统的女儿,与其结婚,成了附马爷。后来马尔万由于对纳赛尔心怀不满,主动跟以色列的情报机关摩萨德接头,要求为他们从事间谍工作。一以色列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但经过多次情报测试,对他产生了信任。马尔万在萨达特当总统后,还升至埃及参谋总长的职位,能接触到大量的埃及机密信息,向以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在以色列与埃及的斗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不过马尔万为以色列工作,一是出于泄私怨,另外也是要钱的,并不是为了信仰的双重间谍。马尔万后来到英国去投资和定居,但2007年在家中离奇地坠楼而亡,据信是被谋杀的。
为以色列工作的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女婿马尔万。
间谍之王加尔西算一个。
“你知道,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战争,我一定会是个出色的编剧……”
这是间谍之王胡安・普约尔・加尔西在日记里写下的一句话。谍报工作严肃认真,讲究秘密真实,怎么会和主观性比较大的编剧联系在一起呢?然而,谍报与编辑却在加尔西这里完美融合。
两者结合达到什么效果呢?加尔西捏造了一个28人的情报机构,从***那里骗来了巨额的活动经费,为盟军争取了诺曼底登陆的主动……
你可以看作巧合,也可以理解为严密的逻辑推理。
加尔西是西班牙人,出生于1912年。在他24岁时,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在战争中加尔西的父亲战死,母亲和妹妹则被抓进了监狱。西班牙内战看似内战,一定程度上却是代理战争,而挑事的一方就是德国***主义。加尔西由此恨透了德国。
加尔西四处流浪,二战爆发后,他也想加入反***主义的队伍。加尔西的目标就是做一名间谍。
加尔西来到军情五处毛遂自荐。此时的加尔西,相貌平平,邋里邋遢,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自然加尔西被拒之门外。
这一拒就是四次。但是没有第五次。因为第五次,加尔西已经跑向土耳其驻英国大使馆,并见到了德国军事情报局特工人员。加尔西将自己扮演成一个亲纳粹的西班牙官员,并靠着在军情五处应聘时掌握的信息,一通忽悠,最后竟然被选中了。
加尔西被送往德国慕尼黑在德国国防军军事情报局接受训练。军事情报局是当时规模最为庞大的军事谍报机构。在这里加尔西接受简单的训练,而且还伪造了个人身份,然后到英国做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