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第一次航海多少岁?
哥伦布是世界航海史上了不得的人物,14岁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航海,随后来到葡萄牙学习并成为了一名水手。酷爱读书的他,深受《地理学》和《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同时又善于与人交流,常与各学科学者进行探讨,其中不乏科学家、天文学家、航海家及很多有过远行经历的人。
在公认的事实、理性的***设、天马行空的叙述和流言蜚语中获取有效的航海信息,形成自己的航海认知,使他深信横跨的海洋面积适中,更易跨越;深信一路西行便能到达富饶的亚洲地区;深信拉丁美洲拥有大量的财富。
这些想法也成为了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2年间,先后4次出海远航的理论依据。
家长困惑:为什么孩子不上进?
不管是年龄大还是小的孩子,想法都不太成熟,在他们看来现阶段最大的敌人就是学习。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家长老师都逼自己学习,不让玩游戏看电视。怎么改变的话,需要家长做好榜样,从小就要求好孩子,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或者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用身边的事例来开导孩子
一:孩子没有学习的原动力,不知道为啥而学习。
前几天在网上读到武亦姝在清华的随笔,很多家长看了估计都在感概自己家为什么养不出这么自律的娃呀?确实现在的孩子吃好穿好,父母在物质方面是倾尽全力地满足。在如此安逸的环境里,咱们跟孩子说,你不读书将来就不能过好日子。他根本不晓得日子艰难是怎回事。即使知道,也会觉得父母是危言耸听,全当耳边风了。时代的进步,让新的一代人,不能像我们上一代人那样,清楚地知道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挤进大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70、80年代的孩子,大部分家庭都处在温饱线上,农村的贫穷也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理解的。可以说,70、80年代的人读书都有明确的目标。可如今的孩子,你问他有什么长大了要做什么。有的孩子可能无言以对,有的可能是夸夸其谈,却从未为之持续付出行动的。没有了目标,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我孩子班上有个家长,看了武亦姝的报道后,在群里发了一句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即使老师想把知识灌进他的脑袋里,也懒得伸出头来。形容的好贴切!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在被逼着学习了?那咱们是不是应该来反省一下现在的方式。应试体制下的孩子,就知道为了分数努力地读书,一旦成绩跟不上去,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完全没动力再学下去了。暂且不说,咱们现在还没条件搞个性化教育,但至少我们应该陪养孩子多元化的学习兴趣吧!读书不一定知只是为了考出高分数,考进名牌大学,而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汲取更优秀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咱们的生活中,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所以,这种填鸭式的方式,被动地让孩子吸收知识,也难怪孩子会厌学了。如果咱们能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学习,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兴趣点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父母花点心思了解自家的娃了。
我想一个孩子有了兴趣、有了目标、有了动力,必定是个阳光、优秀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