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主要有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是从观察世界,到形成象形的起源。这个象形不是文字,而是把周围用文字符号的跨越,这是出现的开端。
二是分与统的阶段,当文字出现,被使用的时候,各种演化,最后共识。然后被广泛接受,大量学问得以传播。
三是简体与太古文字的巨大差异,形成的本源丢失。这个最可怕也最痛心。这是巨大的损失,如果再不补救,会变成现代埃及人,或是现代玛雅人,现代波斯人。某些人自然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
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学术界称之为“隶变”。隶变是汉字结构体制的根本变化,由象形为主转为会意为主,在汉字发展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隶变”代表了古体字向今体字的转变。古体字包括古符号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而今体字指的是所谓的方块字,它包括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而这一转变时期发生在秦汉时代。汉代取消了书写颇为不易的秦代官方字体小篆转而使用隶书作为官方字体,但文字书写上字体的转变却始于秦代,汉代只是完成了这种转变。这一点有今天通过考古发现的秦简为证。
我感觉汉字发展的分水岭有两次。
一是造纸术的发明
在没有纸张之前,汉字是刻在竹简上的,
更早的刻在鼎或龟甲上,这个时期文字虽然已经存在,但传播范围十分有限,而且不易保存,知识的传播仅限于小部分人,汉字还不能普及。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造造纸术使纸张能大幅度生产,汉字有了更好的载体,这可以极大的丰富汉字和加快汉字传播,使得大多数人可以接触到知识,让汉字进入了平民百姓中。造纸术的发明让汉字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二是科举制度的兴起
虽然造纸术使汉字可以快速传播,但并没有激起大众的学习热情。汉字的传播范围仍然局限在***贵族中。科举制度兴起后 ,许多人为了追求功名,便勤读苦学,朝廷也支持创办书院,成就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这个时期汉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科举制度下文人骚客创造出来的汉字文明。
汉字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化字楷书。
汉字发展史上有二分水岭,一次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文字统一,这个就是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融会各地书风而成,这是中国第一次统一字体,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大事,影响深远!
汉字发展史上第二次分水岭是新中国的汉字简化。简化后的汉字笔画少,容易记忆,人们乐于接受,人民群众的识字率大大提高,文化教育得到普及。
今天,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港澳台地区和北美华人圈中,后者用于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颁布了“书同文”, 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对其他的文字进行优化统一,创制了统一的标准文字形式:小篆。
小篆有着古今文字的综合特征,它既有古文字的特点,又初露今文字的端倪,上承甲骨文、金文,下启隶书、楷书和现代汉字,可以说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小篆的出现不仅体现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更体现了汉字构形的全部精神。它的体式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美感,呈现出庄严大方,优雅美丽的风格。加之字体结构的简约固定,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同时,小篆对后世隶书的出现与演变起到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秦统一之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不同地方的文字结构与写法方面也没有形成规律和联系,给文化的传播及社会交流发展造成了诸多不便。
而文字统一后,尤其是小篆的标准化和文字本身蕴含的丰富意义,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后世虽有数次战乱分裂,但是统一的文字就变成了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条不可磨灭的脉络,有效保持了民族独立及抵御外辱,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