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拍胸脯舞起源?
闽南地区拍胸脯舞源于古代陶工工作时的一种动作。当陶工将泥土揉成陶器形状后,需要用手掌拍打胸脯将泥土磨平并排除气泡。这种动作后来演变为一种舞蹈形式,被称为「拍胸脯」舞。拍胸脯舞富于节奏感和动感,同时也代表着闽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这种舞蹈形式的流传使得闽南地区的民间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闽南地区的拍胸脯舞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拍胸舞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梨园戏《郑元和》中的“莲花落”一折,表现主人公郑元和上京赴试,途中因迷恋歌伎李亚仙,至三千两金盘缠用尽,被迫流落街头与众乞丐为伍,沿街沿巷边演唱自诉身世的“三千两金”,边踏跳“拍胸舞”的情景。
另一种说法认为,拍胸舞是古闽越族驱鬼逐疫、求福灭灾舞蹈之遗存。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22年设立闽中郡以来,是唐宋中原汉民在历史上三次大举南迁,中原文化思想随之传入闽南,从而成为拍胸舞“打七响”动作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后来拍胸舞又被泉州梨园戏“郑元和和李亚仙”吸收,而梨园戏的影响和广泛传播反过来影响了拍胸舞,使宋元以后的拍胸舞在闽南地区以及海内外更广泛地传播。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福建泉州的传统舞蹈,广泛流传于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县区以及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区。泉州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闽南地区的拍胸脯舞起源于民间***活动。据考证,拍胸脯舞最早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后传播至泉州、莆田等地,成为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舞蹈形式。拍胸脯舞的动作如跳跃、摆臂、拍胸等,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历史上,拍胸脯舞还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方式。在节日、庆典、家庭聚会等场合,人们常常会跳上一段拍胸脯舞,以此表达自己的喜悦和祝福。到了现在,拍胸脯舞已经成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文化表演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厦门唐代叫什么?
厦门在古代的名称叫鹭岛。厦门在在古代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鹭岛, 简称厦、鹭, 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东与大小金门岛、南与龙海市隔海相望,陆地与南安市、安溪县、长泰县、龙海市接壤。
厦门由本岛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通行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在唐代叫嘉禾里。
***真正开发厦门岛,是在唐代,当年称“嘉禾里”。陈元通夫人汪氏墓志铭上刻有“清源郡同安嘉禾里”,说明早在唐代厦门岛即被称为“嘉禾里”。
厦门名字的由来,最早叫做“新城”,唐宋称“嘉禾里”,元朝叫“嘉禾屿”,明初叫“嘉禾屿”/厦门/“中佐所”,明代中后期有7个名字:嘉禾屿、中左所、厦门/夏门、白鹭门、鹭门、鹭岛、下门。清朝统一叫做“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