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曾有专家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风靡一时,如今你怎么看?
这句话既值得推崇,又应该摒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最早是由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是他自己用于自勉,自我鞭策的。
陈先生是专注幼儿教育的教育家。稚子入园,刚刚接受教育,犹如一张白纸,全凭老师描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对事业的忠诚程度,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走向。陈先生能用这么一句话自勉,足见陈先生是倾尽毕生精力,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当之无愧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陈先生之后,仍有不少学者,教育专家及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当做信条勉励自已,努力为教育事业倾尽心力地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就。
这句话教师用来自勉是可以的,并没有什么错。但社会上部分人把这句话用来恒量和评价老师的工作,就有点不太恰当了。
教育也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对教育是十分有害的。
温度能使鸡蛋变成小鸡,却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同样道理,教育只能使适宜教育者成才,却不能使沾染恶习后不思悔改的不适宜教育者或先天不足者成才。
学校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环境的不同家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可堪教育的孩子。通过教育使之走上成才之路。但也有极少部分过早沾染了社会中的坏习气,或者接受了不良的家庭教育,送入学校后老师虽劳心费神,但终不能使其转变。如果认为老师教育不力,是"不会教的老师",显然是不合理的。
监狱,是最强有力的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大部分犯过错误的人改邪归正,回归正常生活。但仍有一部分人二进宮甚至三进宫,有的则一直走向不归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老师用来自勉,要求自己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倾尽心血使每一个学生成才。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于促进自己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崇。
对于题主的问题——“十年前曾有专家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风靡一时,如今你怎么看?”
我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这句话,对老师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无时无刻不在告知老师:你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还可以精益求精。
如果尽管老师非常努力了,非常用心了,依然还有不够好的学生,那么老师也不要轻言放弃,直到那些不够好的学生在某方面能够有不错的成绩为止,直到他们能够很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为止,如果这就是所谓的“教好”了,那我想说,其实这样的“教好”更适合这样的教育模式,就是一批老师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直跟踪教育直到孩子读大学,这并不适合我国的教育体制,其实也没有任何国家有这种教育体制,古话说“术业有专攻”,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是全能的,既适合幼儿教育,又适合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
事实上,真正决定学生是否被“教好”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多老师在参与,这就成了无法评价老师是否“教好”的难题。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莫不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也就是作为老师,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要想尽办法,多方面引导,绝不轻言放弃。
同时作为学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角度可以是这样的——老师在尽全力帮我,我也得尽全力努力。
至于家长们则可以理解为——老师在尽全力教,孩子在尽全力学,我们就要更加努力地配合。
如此,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那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才能真正成为一句至理名言,才能真正成为真理,发挥其良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