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鸟?
这种鸟以前在家里非常的多,我小时候都不知道见过多少。我们管这种鸟叫屎姑姑。大家不要被它长长的嘴迷惑,以为是啄木鸟。事实上它不会啄木。
这种鸟现在没有了,以前老家人不知怎么都是叫它这种名字,原因嘛估计和它的饮食习惯有关,我特意找资料看了下,说是以虫类为食,小时候嘛我是经常在村子里那种老式厕所里看见它,还以为吃粪长大的。估计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这种鸟的学名叫做戴胜,不可否认,确实比较漂亮的,特别头顶的羽冠。有时受到惊吓或者枝头打斗时,就会撑开了。
漂亮归漂亮,这种鸟确实气味不好闻,从鸟窝到鸟本身确实都有股子难闻的味道。后来明白是本能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生活习性,就是喜欢把自己弄脏,估计是让捕食者无法下嘴吧。但是确确实实是一种益鸟,是一种肉食性鸟类,并不杂食,以昆虫为主。能够消灭许许多多的害虫,比如蝗虫,毛虫等等。
我差不多十多年没有见过了……目前可能是只在我们这个地方,其它地方应该还有,它的整体种群数量还是稳定的,属于低危物种,目前也是以色列国鸟。
题主分享的图片上的鸟是乌鸫鸟!
乌鸫鸟俗称:百舌鸟,反舍鸟,黑鸟,黑山雀等等。
乌鸫鸟,算上尾羽,体长30CM左右,全身为黑色,或者褐色,嘴橘***的,脚是黑色的,眼圈周围有一圈黄圈(幼鸟没有)。
乌鸫鸟在中国分布在四川和长江流域附近,分布较广,数量多,常见于平原,草地,果园等地。经常在三五成群在地上觅食。
常在草地上,翻叶子底下的蠕虫,无脊椎动物,冬季也吃果实,植物***,草籽等。
乌鸫鸟的叫声婉转优雅,在中国几乎无鸟可以比,所以深受广大鸟友的喜爱,甚至作为文鸟,养在笼中,以便观赏。
这是一只金翅雀。
金翅雀(Chloris sinica)是中国一种比较常见的鸟类,各地的俗名很多,比如金翅儿、黄楠鸟、芦花黄雀、谷雀等等。
下图为金翅雀↓ 来源:orientalbirdimages
这种鸟在2000年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受到法律保护,但目前非法捕捉和作为宠物的贩卖正在威胁它们的种群数量。金翅雀的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鸟市上贩卖的金翅雀大多是从野外捕捉的。如果您喜爱野鸟,建议您“观鸟”而别“关鸟”,参加观鸟活动也是亲近自然,观察鸟类的好办法。
下图为金翅雀↓ 来源:orientalbirdimages
引起非法捕捉的原因之一是金翅雀的颜值很高。金翅雀的体型娇小,只有13厘米左右。它们静立时其貌不扬,但飞行中翅膀打开后,左右两翼上都有鲜明的金黄色,金翅雀正是因此而得名。飞翔的金翅雀从眼前略过,仿佛一抹金光令人过目难忘。
下图为金翅雀↓ 来源:baike.niaolei
您好,这是一只雄性的斑胸草雀(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英文名:Zebra Finch),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斑胸草雀属的鸟类。
斑胸草雀别名:斑马纹草雀、金山珍珠、锦花鸟、锦华鸟、珍珠鸟、小珍珠、锦花雀,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新几内亚的热带森林中。身长10-11cm,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为食。斑胸草雀与其他梅花雀科鸟类同样有高度的社会性,雄鸟会通过“唱情歌”求偶。常用于脊椎动物脑、行为和演化研究的模型。中国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目前为世界许多国家饲养的观赏鸟。在国内大多称为珍珠鸟。
雄鸟头顶青灰色,眼前方灰白色,眼后下方有棕红色圆形大斑,上体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红色并有白色珍珠样点斑;尾羽黑色并有较规整的白色横纹,尾端呈圆铲形;喉及颈侧淡灰色,并有黑色横纹,胸腹部土灰色。嘴壳朱红色,足趾肉红色,雌鸟羽色暗淡,头、面颊、喉均呈青灰色;眼下方具有黑色纵纹;上体羽色为淡灰褐色;胸腹皆为淡灰色;嘴壳红色略淡于雄鸟,足趾红色也淡于雄鸟。
人工饲养条件下,培育有全身羽毛白色的变种,白色珍珠鸟雄鸟嘴红的深,雌鸟红色淡。另有驼色,花色、头顶有冠,嘴巴***等变种。
在原产地生活在以草原、灌木、荒漠为主的开阔地带,也见于园林和民居附近,觅食植物***、嫩芽,也吃少量小昆虫,栖息在树林,喜集群生活。鸣声轻,很像急促的车轮因缺油发出的“吱吱”声,受惊时和彼此呼唤时发出的叫声很像小喇叭在极远的地方吹奏时的声音,偶尔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喵喵”声。
繁殖时仍然结群营巢,完成筑巢后,一周之内会有数次交配行为,配对成功后约一周就在巢中产下5~8枚卵,卵椭圆形,呈白色,***共同孵化育雏,雌雄鸟交替孵化,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14天左右。不哺育的鸟仍然在一起觅食嬉戏。斑胸草雀的雌鸟喜欢以“歌”择偶,雄鸟谁经常“唱”且“唱”得久、调子多,谁就更受雌鸟的青睐。德国鸟类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雄性斑胸草雀声调越高越对雌性斑胸草雀有吸引力。
这是红耳鹎和蓝喉拟啄木鸟。题主应该是在云南。看的出这是被人非法捕捉的,请放归。它们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捕捉贩卖饲养都是违法行为。
红耳鹎,图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英文名:Red-whiskered Bulbul)属鹎科鹎属,头顶有耸立的冠羽,眼后有红色斑块,臀部红色。红耳鹎体长约20厘米,是我国南方较为常见的鸟类,喜欢成群活动,在树林或灌丛觅食植物***、果实和昆虫。红耳鹎虽然比较常见,但是种群数量却已明显下降,除了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笼养鸟的恶习也是一大原因。请不要捕捉囚禁野生动物。
蓝喉拟啄木鸟,图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蓝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asiatica,英文名:Blue-throated Barbet)是拟鴷科拟鴷属的鸟类,整体翠绿色,头和喉部蓝色。体长约20厘米,取食各种植物果实,尤其是各种榕属和无花果的果实。之所以叫拟啄木鸟,是因为它们虽不是啄木鸟,却像啄木鸟一样会在树干凿洞筑巢繁殖。蓝喉拟啄木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和云南西南。在这些地方的山谷穿行,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快速重复的叫声,仔细寻找半天才能发现它们隐匿树枝间的身影。这么美丽的野生生灵,为何要抓捕囚禁?
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已经懒得解释了。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希望子孙后代在书本或网络上看到这些美丽的鸟的名字和影像时,能自豪地说,我家乡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