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的人生两三个小孩都养得起,城市养一个都说难?
要说养起养不起孩子,这就看你养孩子的标准高低。农村人基本上都是按一般标准养。只要不缺孩子吃穿,有学上就行。根本不讲什么一流不一流的,这样开支就不算大。而城里人都按高标准养,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下最大努力,让孩子吃穿住,上学都一流。确实需要很多的钱。一般城市里养一个孩子的开支,相当于农村按一般标准养二至三个孩子的开支。因此城市里养一个孩子就难。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养孩子的思想观念大有改观。照样按城市里高标准养孩子感觉也很难了。可以说农村城市现在除了养老外,已经不分彼此了。
个人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以下是我的具体看法:
一,主观方面原因。在城市,尤其是一些比较大又高消费比较高的城市。孩子从刚出生就开始高消费。几乎所有的孩子父母都选择进口奶粉来喂养孩子。这些进口奶粉少则几百元一罐,多则上千元一罐。一个月下来。光是喂孩子的奶粉就得花上一两千元甚至几千元。即使国产奶粉已经过关,与进口奶粉在质量上并无大的差别。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只认进口的,不买国产的。真可谓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即使孩子的尿不湿,这些孩子的父母也是哪个贵买那个。有一种形象说法是,卖孩子用的东西好挣钱。如此一来,城市中抚养孩子的成本不但居高不下,反而还在上升。
二,客观环境原因。城市里的幼儿园收费相对较高,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这些孩子父母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孩子送进相对较好的幼儿园。另外城市里的各类补习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而孩子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着赛似的让孩子参加什么钢琴班书法班美术班艺术班等等,等等。另外,孩子学钢琴总得买钢琴吧,学艺术总得买服装吧。每当到了双休日,那些参加各类补习的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们走马灯似轮流参加各类补习班,几乎成了一道风景。这些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也真是拼了。这样一来,城市里抚养孩子,哪怕只抚养一个孩子,其中的困难也就不言而喻了。
质量不一样。说的难听一点,从小吃土豆、玩泥巴长大的孩子和学小提琴、吃营养品长大的孩子一样吗?
农村本来经济条件有限,而且教育孩子观念淡薄,城市的人相对来说有文化,他们懂得衡量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经济条件,再决定生不生孩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村人生几个孩子都养得起,而城市人生一个都觉得难养的原因。
农村人生两三个小孩真能养得起吗?
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印度人也是这样,那些贫民窟的印度人十个八个一直生,从来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养育这么多孩子,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更加困难。
城市人一个小孩都觉得养不起
这是因为城市人深知这个社会的压力有多大,他们深有体会,不像农村人那么麻木,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生活质量、生活条件的重要性。与其生几个孩子,给他们提供不了好的生活,还不如生一个,把所有的好的条件都提供给这一个孩子,这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在农村家庭三个孩子也养得起,在城里一个孩子也觉得难养。为什么?
这里的本质是农村人跟城里人的观念差异,环境差异。
生育观,农村传统认为养儿防老;种田农民还把养孩子作为增添家里的劳动力,所以养了两个女孩,一定要再生个男孩。
城里人视野见识不一样,就不会这样想。养儿为了荣耀,讲究优生优育。有的把他作为“面子工程",精心雕琢。
城里人养育孩子不光经济上投入大,而且还比农村人多一种精神压力。这只能说是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
透过这个现状,我们又会看到另一种情况,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粗茶淡饭也培育出了不少状元、才俊,一些纨袴子弟也并不成器。在培育孩子的问题上,投入收获的比例有些出现失衡。
况且,现在的农村“多子多福”的观念也逐步被否定。所以,今后在养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城乡差别也会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