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什么历史渊源?
[工美一兵 作者认证答题]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在祖国各地,每逢春节、元宵节或***庆典,都有舞狮的习俗,黑龙江省舞狮别具一格,都是双狮编入秧歌队伍中,最拿手的是表演雪地舞狮,动作娴熟,翻滚自如。
上图:黑龙江狮子舞(剪纸)
舞狮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开张庆典之日, 都喜欢敲锣打鼓, 舞狮助庆。据传说,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到唐代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
变更与农事生活,人们为了祈求生活平安,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民间的意义。人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我们要大力继承和发扬。
清未民初,舞狮就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等地,相当盛行舞狮。海外华人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 都舞狮庆祝。
远古起源说
舞狮源于“驱傩”。在远古时代,古人发明了“傩”。“驱傩”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舞狮。傩狮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进入百姓人家,在驱除疫鬼的同时,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务
汉代起源说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风靡流行
舞狮作为表演艺术,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话。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舞狮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舞在旧时称“太平乐”,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中国舞狮,以“北狮”起源得最早。相传在北魏(公元386~534年)武帝远征甘肃河西,俘虏胡人十万之多。魏武帝令胡人献舞***。胡人以木雕兽头,两大五小,披兽衣,集八音乐,武士三十余人,起舞于御前。武帝龙心大悦,赐名“北魏瑞狮”,恩准俘虏回国。狮子舞便在北方流传开来,以后便有了“北狮”之称。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蹿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 狮
“南狮”表演 舞南狮中国民间有数个传说,传说之一是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梦见一头毛色五彩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后,乾隆皇命人照他梦中所见的瑞兽形象来扎制一只,每在节日及庆典时命人舞动,喻为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由于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它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