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灵动的楷书,为什么我写的不好?
说点具体的,楷书要写得灵动,无非以下几点:一是要会写行书,把行书的速度运用在楷书中,会体现出速度美,从字帖中能看出赵孟頫的字写得就很快。二是有些笔画虚接,整行精气神贯通。三是用点,两个短横相连,可用两点连接。试试看,效果如何?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楷书虽然不像行草书那样灵活多变,而以规整、端庄为主,但是依然有风格上的变化。从传统书法传世的楷书四大家来说: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柳公权的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而赵孟頫的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那么硬笔楷书也可以借鉴毛笔书法,在风格上求取不同的变化。田英章、荆霄鹏老师的楷书多以欧楷为基础,因此他们的硬笔楷书就和欧阳询的楷书风格相近,法度非常严谨、端庄。而卢中南老师的硬笔楷书与上面两位老师相比,就显得灵动一些。卢中南老师虽然也是学欧的,但是后来还深入临摹过晋人小楷和唐人《灵飞经》,而这些小楷作品都属于比较灵动、飘逸的风格。
题主的字,看起来是学过硬笔书法一段时间的,至少基本笔画上能看出一些有意识地提按动作。但是,说实话临帖功底不够深厚,笔画也显得比较的生硬,很多地方的用笔很不自然,似乎是为了刻意模拟毛笔的效果而顿笔,因此很难给人一种灵动、自然的感觉。
我能给到题主的建议就是,如果喜欢那种灵动、飘逸效果的楷书,不妨从临摹《灵飞经》开始入手学习硬笔书法。《灵飞经》本身是写经小楷,小楷本来就不如中楷那么庄重,再加上是抄经小楷,写的就更加比较自然、率性,因此我们看到《灵飞经》的很多地方都是有行楷的笔意的。例如上图中的“处”字中间的两横就是行书的写法,而“东”字虽然没有实际的连笔,但是笔笔意连,最后的捺脚的处理,更是用反捺,这种行书中常用的写法。
上图是我三十年前用钢笔临的《灵飞经》,刚开始临的时候也是比较注重笔画的提按,老是想在笔画线条上模拟毛笔小楷的风格,但这样一来,反而忽略了《灵飞经》的那种灵动的特点。因此,如果学习《灵飞经》的朋友们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硬笔楷书写的时候,切莫像现代一些人那样:为了刻意模拟毛笔的效果,而写的很慢,对笔画反复处理,那就不是写字了,而是画字。
我首先要为题主点个赞!在打印体充斥的年代,题主没有受当下风气的影响,想写出灵动的楷书,能看出题主的眼界和格调还是比较高的,出淤泥而不染,为题主点赞!
接下来正式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想写出灵动的楷书肯定是要苦练要下功夫的,这里我只说下方法:
首先,要选比较灵动的字帖。现代硬笔书法家楷书写的很灵动的太少了,所以建议去学古代的楷书墨迹版字帖。比如《灵飞经》、《倪宽赞》、《智永真书千字文》、《汉汲黯传》、《文征明小楷》。
其次,在练字的时候要多注意原贴的节奏变化,节奏和用笔的轻重是相对应的,观察字帖里的粗细变化,把粗细变化转换成节奏的变化。把节奏变化做好了,你的字就会变灵动了。
以上两点如果是做好了,你写的字不可能不灵动,当然苦练是少不了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附几张我的练字草稿。
楷书如立,它所展现的是一种静态之美。它的体势虽为静态,但它的神***可以千姿百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书者有深厚的书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书法实践经验(也就是笔法基础),理论基本上是不变的,而笔法和造形则是可变的。你看‘欧颜柳赵”四位楷书大家,笔下所书之字都是楷书,然而,他们的体势和神态是不是各有不同?
写好楷书三大关键要点,一,笔法,要富于变化,千万不可单一。二,结体,要重心平稳,疏密得当。三,要严格遵守楷书的法度。
大家都知道当代书坛有个田老师,他被有的人尊为“欧楷今圣”,他的字重心平稳疏密得当,干净利落。然而,如此好书法,却成了最有争议的东西了,原因何在?我个人认为,他的字最大的问题是笔法单一,在结体方面,则是机械的组合。他的字,初次看见,觉得好看,再次看,便觉得没有趣味了。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他的字,从真正的书法高度来评论,仍然属于形而下的东西,仍然停留在“器”的层面上,离“道”还差很远很远的距离。有形无神,机械呆板,没有趣味,没有灵动之意。
那么,怎样写出灵动的楷书?
你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书法更是如此。楷书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出现的最晚的一种字体,中国书法五种常见的书体,在历史上出现的顺序是,篆、隶、草、行、楷。学习书法,是一项系统工程。楷书,作为中国书法大家族的一员,千万不能把它从这个家族里拿出来孤立的进行研究。要想写好楷书,把它写出灵动之意来,还得先从隶书或行书那里借鉴灵感。
楷书要有行书的笔意,字乃活泼,行书要有楷书的法度,字乃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