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耆旧故事介绍?
襄阳耆旧记五卷(习凿齿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襄阳耆旧记》又作《襄阳记》,《唐志》作《耆旧传》,《宋志》作《记》,《郡斋读书后志》曰“记五卷。
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山川城邑,后载牧守。观其记录丛杂,非传体也,名当从《隋志》。”
愚案《续汉·郡国志注》,蔡阳有松子亭,下有神陂,引《襄阳耆旧传》;《文选·南都赋注》同引之,则称《耆旧记》。
刘昭生处梁代,其所见在《隋志》前,则知称《传》之名其来已久。《三国志注》多省文,称《襄阳记》(《水经注》、《后汉书注》亦同省文),其载董恢教费袆对孙权语,臣松之案:《汉晋春秋》所载,不云董恢所教,辞亦小异,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
襄阳耆旧是指中国古代襄阳地区传承的一些老故事和传统文化。这些故事往往与历史名人、民间传说以及地方风土人情有关,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南征、赵匡胤扫荡南唐等等。襄阳耆旧故事以其丰富多彩、深受人民喜爱的特点,在当地流传久远,成为了襄阳地区的一种文化遗产。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襄阳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风情,也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襄阳有哪些特殊习俗?
1、襄阳人有尚武的习俗。
这个习俗也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了。当时的人们就十分崇尚武术,无论男女老少对此都十分崇尚,当时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就是讲述襄阳人尚武的习俗。“襄阳白铜鞮,反缚扬州儿”这一句古诗就表现了这个主题。在唐诗中也有关于这个习俗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尚武的习俗真的是有很久远的历史了。当时襄阳这座城市有很多精干的士兵,守卫着这座城池。
李白在《襄阳曲》四首之其一里,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描述: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当小孩满一个月的时候,外婆会在第一次抱到孩子的时候把小孩放置在门的后面的地上,然后滚动这个小孩,这个意思是让小孩在外婆家生根发芽,喜欢到外婆家。
襄阳的老龙堤是什么时候修的?三国时“襄阳无西”与修建老龙堤有关吗?
南阳的**又在***,你累吗?快去干活去,早都是定论。还在这傻费力气,要是赶不上襄阳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这艘大快船,估计会被掀起的浪花淹没的。到时诸葛先生要是有灵的话还是会被呕死的!卒前吐血急呼:“臣之错也,未想后世之南阳非彼南阳,未想后世之隆中非南阳辖,甚未想宛城人如此愚不可及矣,臣去矣……!”
三国时 ,襄阳城往西,是湖,叫檀溪湖。直到今天,檀溪湖的芳名仍然保持着。
三国后期,襄阳太守胡烈带领襄阳百姓修建了老龙堤。《襄阳府志》记载,老龙堤东起襄阳城,西至万山,长约十里 。
堤内,南起虎头山,北至老龙堤,约两公里宽。按照现在的面积计算,老龙堤保护的土地约10平方公里。
此后历朝历代,官府要务之一就是保护好老龙堤。唐宋元明清都有记载。解放后,当地***对老龙堤进行了全方位的加固与绿化,使老龙堤既有防洪作用,又有美化城市的作用。
江滩
下看到的老龙堤。坚固的江堤让洪水望而却步。
往万山方向走,感觉汉江水位高于堤内。
堤上宛如花园。
晨练的市民。远处就是万山。
宽阔的檀溪路、虎头山路。
三国故事:马跃檀溪遗址走檀溪。
渐渐的感觉
地势高了,原来已经到了万山居民区。翻过万山走10里路,绕行几座小山,就到隆中了。
从三国时襄阳西边是檀溪湖的地理状况看,襄阳西边是水,也就是说,襄阳到万山没有大路,只有山路。襄阳管辖万山以西是有难度的。
据《襄阳府志》记载,襄阳属于南郡,而《谷城县志》记载,谷城县属于南阳郡。这说明南阳郡可以管到汉江以南地区。至于邓城(邓县)当时管汉江以南的隆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这句话仍然支持了襄阳说。
入冬了,老龙堤上海还开着鲜花。